這本小書是為大學生和青年朋友們寫的。近幾年來,“人文精神”成為大學生和青年們的熱門話題之一,他們想在學習專業(yè)的同時,獲得較多的人文知識,并加強自身的人文修養(yǎng)。于是,有些高等學校先后開設了“人文講座”和“人文選課”。我作為大學的教師,看到這種現象,出自內心地感到高興。這種喜悅之情并非由于我的職業(yè)(從事中國思想文化的教學與研究)使然,而是基于一種教育觀念,即:21世紀的中國知識分子不僅要有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有較深厚的人文知識,懂得祖國和世界歷史和文化的概貌。也就是說,人文基礎學科——文學、史學和哲學的知識,對于跨世紀人才來說是絕對不可缺少的。人文基礎學科雖然不能給人們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和技術成果,但是,它們有助于人們高尚精神世界的塑造和健康審美能力的培育。由于這種觀念的啟示,從1995年開始,我選擇“中華人文精神”為題進行研究,研究的成果隨即講給學生們聽;他們的意見又幫助我加深對研究課題的理解。這樣我就準備為他們寫一本分量不大,比較容易閱讀的小書。不過,如何選用材料,如何歸納,論點如何表述等,并不是很容易確定的,經過反復琢磨,到1997年春我終于拿出了一份書稿,就是現在送給讀者朋友的《中華人文精神》。在這《中華人文精神》里,我不想過多地闡述自己的理解和意見,如果這樣做,那就會離題太遠。我只想根據自己職業(yè)的習慣,以可靠的資料作為基礎,為讀者們作一些切實的解剖和分析,為他們提供一點有關中華人文精神的知識。不知我在這本小書里究竟做到了幾分。我衷心地希望朋友們把寶貴的意見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