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前言《國際會計學》自1999年初版以來,一直為全國很多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的教學和涉外公司的內部培訓所選用,其中的很多觀點也曾多次被有關國際會計的論著所引用或轉載。2002年,經教育部組織專家評審,本教材還榮幸地被選定為教育部向全國高校推薦的教材。對此,我們深感欣慰。但是,在得到社會各界肯定的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需要不斷修訂和完善這本教材的壓力。好在我們三位作者一直都在高校從事國際會計學或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也早已萌生了修訂本教材的想法。因此,盡管幾位都在叫“忙”,但是,在外在壓力和內在動力的推動下,還是及時促成了此次修訂。在本次修訂中,我們根據近幾年國際會計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以及教學的實際需要,針對初版的不足,訂正了一些文字和數據,增補了部分內容,同時也刪減或合并了部分內容。如在第二章中增補了第一節(jié)會計環(huán)境,在第三、四節(jié)中增補了聯(lián)合國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國際會計協(xié)調方面的一些最新的舉措;在第六章中增補了第五節(jié)現行成本/一般購買力會計模式。同時,對第九章中有關國際轉移定價的策略、影響因素、目標和程序等內容進行了適當的刪減或合并;對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章中的節(jié)次安排也都作了較大的調整。此外,為了適應教學的需要,此次修訂還在每章的后面增加了本章小結、重要概念和思考題三部分內容,并在全書的最后附加了參考文獻,以供讀者在學習過程中查閱。本次修訂還是按照初版時各章節(jié)的分工來進行的。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徐經長:第一、二、三、七、八章;北京工商大學會計學院陳軻:第四、五、六章;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杜勝利: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章。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楊軼、劉昕,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翟艷玲參與了資料的整理和部分修訂工作,在此表示感謝。應該說,要把一本教材在從初次“出爐”到不斷再版的過程中精心地“維護”好,是一件要求很高同時也是一件很艱辛的事。我們深知,此次修訂只是一次簡單的“維護”而已,真誠希望廣大讀者不斷地對本教材提出好的意見和建議,以使我們在將來再版時能夠滿足讀者朋友更高的要求。作者200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