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河先生是新加坡斐聲文壇的散文家。我能與之相知,原是從我的老朋友新加坡錫山文藝中心主席烈浦先生的介紹開始的。安陽市文聯(lián)與新加坡錫山文藝中心早在一九九三年冬就建立了友誼。五年多來,我們雙方多次互訪,并進行文藝交流。烈浦兄曾三次率團訪問安陽市。一九九六年,我們雙方共同成功地舉辦了首屆精短文學作品大獎賽。今年六月,在錫山文藝中心即將第四次組團訪問安陽之前,烈浦兄告訴我說:“訪問團里有一位莫河先生,是著名的散文作家。他想在中國出版一部散文選?!辈谖易餍?。恭敬不如從命,我欣然應允。這部《莫河散文選集》共收入莫河先生各個不同時期的散文一百篇。由于事務冗繁的原因,我花了差不多一個多月的時間,才粗讀了他的部分大作。這些美文告訴我,莫河兄不愧為新加坡著名散文家。閱讀他的這些作品,我仿佛徜佯在一個色彩紛呈的大花園里,目不暇接,心曠神恰。盡管至今兩個多月過去了,但那斑斕的花朵,濃郁的花香,幽深的花徑,至今仍清晰地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讀莫河散文,你會觸摸到它的藝術上的許多特色。其中,謀篇布局沒有定式,開闔舒卷自然如水,給人以一種宛轉流暢、渾然天成的美感,則是這部散文集的一個顯著特色。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萬事萬物更是復雜多樣的。作為反映生活的文學樣式之一的散文創(chuàng)作,當然也不能固守某種呆板的程式,而必須根據(jù)作家所擷取的生活圖景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或結構藝術。莫河先生的散文,每篇的結構,都給人一種自由、灑脫、毫無羈絆的美感。它們有的以時間的推移安排順序,有的以空間的轉換安排層次,有的則以時間為經,以空間為緯,采用縱橫交叉的藝術手法來安排段落,但更多的則是沿著作家心理嬗變的軌跡來安排材料。讀他的散文,就像追蹤一泓泓淙淙歌唱的小溪,忽而穿過山澗,忽而鉆進叢林,忽而奔向花草,其軌跡或直或曲,或隱或現(xiàn)。它就像早晨花冠上的晶瑩剔透的露珠兒,是那樣的亮麗動人,又像桑園里那些青的、白的、紅的桑葚兒,摘下來放在嘴里嚼一嚼,給人以各種不同的滋味兒。他的幾篇懷友之作,雖然同樣是懷念摯友,但篇篇結構相異。在《懷念春權》中,作家是通過記敘自己和春權的交往,逐步展示春權那熱情、坦率和純真的性格。在《黃昏,歇息在長窗外》,作家則偏重運用抒情的辦法來描寫老友孟文。作家這樣寫道:“青山儼然屹立,可未曾老去,我們仍舊擁滿了一片青山的蒼翠。誰說落花無情?留得春泥又護花?!倍骷以凇段髟铺扉T路寥寂》這篇散文中,則又和上兩篇散文的結構方法不同,他是通過憶、望、聽、感、嘆等多種描寫方法來刻畫雨青的。在這部散文集里的許多篇什,都是運用那種極形象、極詩化的語言來描寫作家的所見所聞。不能不說,濃郁的感情描寫,強烈的抒情色彩,是這部散文集的又一藝術特色。從作品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莫河先生是一位情感異常豐富的作家,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舉手,一投足,甚或一個飛旋的浪花,一顆閃爍的星兒都可勾起他的無限聯(lián)想和情思。那《荒廢了的原野》,《海島的花市》,《那些過去的足跡》,《青島的夏天》,《懸吊在牛車背后的童年》,以及那血紅的太陽旗,綻放的黃花,擾人的蟬聲等等,都曾打開作家情感的閘門,真切地表達了作家對丑惡的鞭撻,對親人的追憶,對童年的懷戀,對歷史文化名人的仰慕,對美好未來的渴求。讀著這些動人的篇什,你會感到作家的情感就像錢塘江大潮一樣,鋪天蓋地而來,它是那樣的強烈而不可遏制。值得注意的是,面對各種不同事物的感染和激發(fā),莫河先生絕不是無病呻吟,為抒情而抒情,而往往是在對事物的追蹤或描述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自己的感情。作家特別善于抓住生活中的那些稍縱即逝而又能給人以警示的特寫鏡頭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當我也滿懷好奇心《走過那片相思林》時,我也仿佛身臨其境,體驗到“聽蟬”、“掏鳥蛋“、“數(shù)星星”這些看似乎常而又不平常的小事的樂趣。這些具象真切的小鏡頭,更加充分地表達了作家的童稚、童趣和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天性。作家對情感的抒發(fā)和流露,是紛壇多彩的。作家不僅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而且在不少篇什里也常常情不自禁地揭示自己那種不屈不撓的、對未來生活充滿自信的堅強個性。這正像他在一篇散文里寫的:“人生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道路,在泥濘與風雨的搖撼里,我走過無數(shù)的街衢,踐踏過荒原與田疇。我曾在崎嶇的山路上絆摔得鮮血淋漓,我爬起來,咬緊牙根兒,繼續(xù)走著一條更坎坷更遙遠的道路。”(《那些過去的足跡》)莫河先生擅長用藝術的筆觸飽蘸生活的色彩去描繪眼中的一切。這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們一直在荒涼的文藝園圃里,揮動著鋤犁,翻松了泥土,鏟除掉荊棘野草,撒播下文藝的種子,使荒蕪的園圃里,長滿奇花異草,吐放出花蕊的芬芳?!保ā赌切┻^去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