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前言
一
葛劍雄·我的遺憾 我的希望
徐友漁·學術評獎的規(guī)則與學術批評的態(tài)度
雷 頤·愛護“民間”——“長江《讀書》獎”淺議
汪 暉·我對目前爭議的兩點說明
黃 平·談“長江- 讀書獎”
葛劍雄·讀“長江讀書獎”工作室《鄭重聲明》
朱學勤·程序公正與實質正義
賀衛(wèi)方·從程序的角度看“長江讀書獎”
陳克艱·評獎經濟學和程序意識形態(tài)
曠新年·汪暉為何成了學界公敵?
龍衛(wèi)球·習慣與學術權務較量
葛劍雄·讀書獎爭論的再討論
龍衛(wèi)球·學術公共事務人的公共意識
楊玉圣·讀書獎、網上論壇與學術批評
徐友漁·“長江《讀書》獎”爭論的意義
周詳森·“歷史的諷刺”——我看“長江讀書獎”評獎活動的意義
秦 暉·當代思想史上的“讀書獎”事件
二
尹保云·《讀書》、“長江讀書獎”與中國學術的困境
任東來·從《讀書》事件看理性的重要性
常向群·評論理性論與關于《讀書》及“長江讀書獎”的討論
曹樹基·我的兩個問題
程念祺·學術批評、葛兆光、讀書獎
雷 頤·“長江《讀書》獎”為何突然更名?
徐友漁·討論的疑點和難點
張偉然·“長江讀書獎”的“中國特色”
李宗桂·站在圈外看評獎
蕭 為·都是扎堆兒惹的禍——我看“長江讀書獎”風波
趙春明·讀書人的尷尬地位——從另一個角度看“長江《讀書》獎”風波
錢乘旦·談“長江讀書獎”
郜元寶·做一回看客何妨?
毛壽龍·就讀書獎討論再答網友評論
阿 正·旁觀者說
龍泉明·重在探索
仲偉民·“讀書獎”的功德與遺憾
王 ?!づd備、困惑與建議——我讀“長江《讀書》獎”討論的感受
李慶西·大處不失公正
黃 平·我理解的《讀書》
雀之元·關于《讀書》與“新左派”關系的說明
任士英·《讀書》:這是怎么啦?
晁福林·一個普通讀者看《讀書》
王春瑜·學者何必學文人?
丁東·學問家與公共刊物
李少兵·《讀書》事件與社會良知
毛壽龍·善待讀書、讀書人與《讀書》
三
蔣 寅·獎的真相與學術界的任務
黃克劍·學術評獎與學人境界
陳衛(wèi)平·學術評獎公正與獎的心理負擔
毛壽龍·《讀書》版“一流學者評一流作品”的制度缺陷
黃卓越·無法茍同的權威性及對精英幻覺的責疑
馬相武·評獎現象要上升到群體的高度
陳幽泓·評判的評判——探討學術評判的制度缺陷
黃 進·從“長江讀書獎”風波談重視學術規(guī)范?
余三定·評獎程序與學術規(guī)范
吳忠民·從暈輪效應到健全學術成查評價機制——由“長江讀書獎”所想到的
仲偉民·必須改革學術評價機制
伍鐵平·學術評獎的另一面
智效民·遠離評獎及其他
李振宏·各種公私獎項可以休矣
林象山·權術、錢術與學術
倪樂雄·學術評獎的反思
黃安年·學術評獎中的非學術因素
袁濟喜·魯迅精神哪里去了?
謝 泳·我們的前輩是如何做事的?
閻晶明·學者風范何以顯示?
郭齊勇·以仁心說,以學心聽,以公心辨——略說批評與反批評的風格
嚴春友·學者的氣度
張曙光·應當加強科學評價
周詳森·學術著作評論的價值標準
張斌貿·從“長江讀書獎風波”看中國的學術職業(yè)化
張 弘·智慧的命運
越法生·希望的吶喊
附錄
鐘曉勇·99萬元大獎頒給“讀書”人
王洪梅·《讀書》方面拒絕“丑聞”
“長江讀書獎”工作室·“長江讀書獎”工作室鄭重聲明
編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