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大學化學實驗的目的
二.大學化學實驗的學習方法
三.大學化學實驗成績的評定
四.化學實驗規(guī)則
五.實驗室的安全
第一篇基本知識.基本操作.基本技術
1基本知識與基本操作
1.1常用玻璃(瓷質)儀器
1.2實驗室公用設備
1.3實驗室用的純水
1.4化學試劑
1.5常用儀器的洗滌及干燥
1.6試紙的使用
1.7加熱與冷卻
1.8固.液分離
1.9分析天平及其使用
1.10量器及共使用
1.11濾紙.濾器及其應用
1.12標準物質和標準溶液
1.13分析試樣的準備和分解
1.14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2光.電儀器的使用
2.1pH計的使用
2.2分光光度計的使用
2.3DDS-11A型電導率儀的使用
2.4電位差計的使用
3實驗結果的表示
3.1誤差和數據處理
3.2有效數字
3.3實驗數據的表示
4參考資料簡介
4.1圖書目錄簡介
4.2參考書及手冊簡介
第二篇操作練習
實驗方法提要
5無機物制備基礎
5.1硝酸鉀的制備
5.2五水硫酸銅的制備
5.3硫酸亞鐵銨的制備
5.4氯化鈉的提純
6稱量和滴定操作練習
6.1分析天平計量性能的檢定
6.2分析天平稱量練習
6.3二氧化碳相對分子質量的測量
6.4摩爾氣體常數R的測定
6.5容量儀器的校正
6.6鹽酸濃度的標定
6.7氫氧化鈉濃度的標定
第三篇化學分析
實驗方法提要
7酸堿滴定法
7.1混合堿的組成及其含量的測定
7.2尿素中氮的測定
7.3硼酸含量的測定
8配位滴定法
8.1EDTA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
8.2水硬度的測定
8.3錫青銅中信的測定
8.4焊錫中鉛.錫的測定
9氧化還原滴定法
9.1鐵礦(或鐵粉)中鐵的測定
9.2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9.3銅合金中銅的測定
9.4苯酚含量的測定
9.5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9.6石灰石或碳酸鈣中鈣的測定
10重量分析法
10.1氯化鋇中結晶水的測定
10.2可溶性鋇鹽中鋇的測定
10.3鋼中鎳的測定
第四篇化學原理
實驗方法提要
11相變與熱化學
11.1十水硫酸鈉的制備和相變點的測定
11.2反應熱的測定
11.3生成熱的測定
12化學反應速率與活化能
12.1過氧化氫分解速率與活化能的測定
12.2Fe3+和I-反應速率與活化能的測定
13弱酸(堿)的電離常數
13.1醋酸電離度.電離常數的測定
13.2光度法測定弱酸的電離常數
14溶度積
14.1碘酸銅溶度積的測定
14.2平衡常數與溫度的依賴關系
15電動勢.電極電勢
15.1原電池電動勢的測定
15.2能斯特方程與條件電勢
15.3溶度積與電極電勢的關系
15.4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測定
16配合物的吸收曲線與穩(wěn)定常數
16.1配合物的吸收曲線
16.2磺基水楊酸合鐵穩(wěn)定常數的測定
16.3平衡移動法測定[Fe(SCN)]2+的穩(wěn)定常數
17物質的結構
17.1簡單分子或離子的空間結構
17.2晶體結構
第五篇元素的化學
實驗方法提要
18主族元素
18.1堿金屬.堿土金屬
18.2鹵素
18.3硫的化合物
18.4氮族
18.5碳族
18.6硼.鋁
19過渡元素
19.1鈦.釩
19.2鉻.錳
19.3鐵.鈷.鎳
19.4銅.鋅分族
20常見離子的分離和鑒定
20.1陽離子混合液分析練習
20.2陽離子混合液的分析
20.3陰離子混合液的分析
20.4簡單無機物的分析
21無機制備
21.1氮化鎂的合成
21.2醋酸亞鉻的制備
21.3電解法制備高錳酸鉀
21.4從鈦鐵礦制備二氧化鈦
21.5從鉻鐵礦制備金屬鉻
第六篇綜合性.研究式試驗
實驗方法提要
22綜合性實驗
22.1三氯化六氨合鈷的制備及其組成的確定
22.2Ni(NH3)χCly的制備和組成測定
22.3草酸合銅酸鉀的制備和組成測定
22.4鐵化合物的制備及其組成測定
22.5水泥中鐵.鋁.鈣和鎂的測定
22.6無氰鍍鋅液的成分分析
23研究式實驗
附錄
一.標準電極電勢表
二.弱電解質的電離常數
三.配離子的穩(wěn)定常數
四.溶度積(298K)
五.溶解性表
六.不同溫度下若干常見無機化合物的溶解度
七.常用酸.堿的質量分數和相對密度d2020
八.常用酸.堿的濃度
九.常用指示劑
十.滴定分析中常用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十一.常用工作基準試劑
十二.pH標準緩沖溶液的配制方法
十三.常用緩沖溶液的配制
十四.化合物的摩爾質量
十五.特種試劑的配制
十六.常見離子和化合物的顏色
十七.某些氫氧化物沉淀和溶解時所需的pH
十八.陽離子的硫化氫系統(tǒng)分組
十九.常見離子的定性鑒定方法
二十.試樣的分解
二十一.水的密度
二十二.水的飽和蒸氣壓
二十三.某些物質的生成熱
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