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特·羅丹,法國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雕塑家。平民出身。十四歲學畫,十八歲師從動物雕塑家巴里,一八六零年至七零年間在著名雕塑家卡里耶-貝勒斯工作室工作。一八七五年游意大利,研究多那太羅、吉貝爾蒂和米開朗琪羅等大師的作品,脫出學院地派的桎梏,從而樹立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對雕塑作了根本性的變革——以雕塑家個人的認識和深切的感受作為創(chuàng)作的基點,用豐富多彩的繪畫手法,塑造有生命力的藝術形象,并賦予深刻的心理內涵和社會意義。羅丹一生作品林立,繼菲狄阿斯、米開朗琪羅之后成為歐洲雕塑史第三座高峰,其后期呈印象主義特點,為二十世紀現(xiàn)代主義雕塑開啟了大門,打通了道路。一九一六年,法國政府為答謝羅丹把全部作品捐獻國家,特建立羅丹博物館。傅雷(1908-1966),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生譯著宏富,譯文以傳神為特色,更兼行文流暢,用字豐富,工于色彩變化,翻譯生涯歷三十七載,翻譯作品達三十四部,主要有羅曼·羅蘭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長篇巨著《約翰·克利斯朵無》,傳記《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服爾德的《老實人、《天真漢》、《查第格》;梅進而美的《嘉爾曼》、《高龍巴》;丹納的《藝術哲學》;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貝姨》、《夏倍上?!返让宀浚蛔g作約五百萬言,現(xiàn)已全部收錄于《傅雷譯文集》。近年來,他的遺著《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傅雷家書》等也深受讀者喜愛,一版再版;一百余萬言的著述也已收錄于《傅雷文集》。傅雷先生為人坦蕩,性格剛毅,在文革之初即受沖擊,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與夫人朱梅馥女士雙雙憤而棄世,悲壯地走完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