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蔡鍇曄): “私人行走”是一個偏正詞組,“私人”給“行走”的額頭上鏨了塊堂皇的招牌。就先來說說這個“私人”。阿城在《閑話閑說》里講,從前古人隱啊退啊地鬧騰得歡,到了魯迅也還能拎著木箱網籃四下里走,他自己卻“從七八歲就處于進退不得”,后來他長大了捉摸出來,是少了一個“可以自為的世俗空間”。我當然不敢以為憑這本《私人行走》,能——哪怕約略——找回這個“可以自為的世俗空間”。不過招牌既鏨了“私人”兩個字,多少算掛上了塊免戰(zhàn)牌,躲在下頭經營一點不上臺盤的小情小趣小奸小壞,日后有誰要來管教,也好理直氣壯地送個白眼過去:干卿底事?再說說“行走”。差點兒要脫口而出:“行走”是一種狀態(tài)——這句型也快成一個狀態(tài)了??磥聿蛔詾榫昧藭幸蕾囆裕兆娱L了簡直看不出有自為的必要。扯遠了,還是說回行走。其實行走不過是大多數人的身體都習慣的一個動作,天天親自走著,也沒人覺得自己走得比人稀罕,然而一旦好事者寫下來——時髦的說法是變成“文本”——難免又端上架子踱方步。好在這書里的行走是高掛免戰(zhàn)牌的,又從網上來,盡著人各走各的。記得王二老提著說羅素講過“參差多態(tài)乃幸福本源”,所以我希望看這本書的人能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