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中國現(xiàn)行行政訴訟制度為主要研究對象,內容涉及行政訴訟的基本理論、外國行政訴訟制度或者司法審查(ju此訕review)制度的相關內容、受案范圍,管轄制度、訴訟當事人、證據規(guī)則、審理與裁判等。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中國行政訴訟制度的演變:從新中國建立初期到20世紀80年代;結合行政訴訟的實踐發(fā)展和歷史進程,重構行政訴訟的新概念;研究行政訴訟的基本原則。(2)全面審視行政訴訟案件受案范圍的現(xiàn)狀與問題,對諸如抽象行政行為、行政指導行為等一系列行政活動是否應當納入受案范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出分析。(3)探討適度改造我國現(xiàn)行行政訴訟案件管轄制度的方案,重新厘定起訴與受理的基本概念,并就建立公益訴訟或民眾訴訟制度提出建議。(4)結合實踐,研究訴訟當事人制度,尤其是原告資格和適格被告問題;(5)討淪行政訴訟證據同民事訴訟證據相比的獨有特點,就進―-步完善證據規(guī)則提出建議:(6)對行政訴訟的審理結構進行討論,包括審理對象、內容與審理模式選擇:(7)行政訴訟審理程序的范圍界定、價值取向和運作規(guī)律:(8)對行政審判方式改革的歷史分析與理性思考:(9)關于判決和裁定制度的研究,尤其是對具體判決方式實際運用中的問題進冊析:(10)行政裁判文書的改革問題:需要強調的是,本書在后五章的結構設計方面,既跳出了《行政訴訟法》的體例,也打破了以往行政訴訟法學研究作品在審理與裁判部分的構造慣例,其出發(fā)點在于,從結構分解與系統(tǒng)整合相統(tǒng)一的角度審視行政訴訟程序的運作規(guī)律:這種構思與國內同類著述明顯不同:在研究方法上,我們采用了理論分析、中外比較、法律規(guī)則分析和對行政審判實踐歸納、總結等系統(tǒng)的研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