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傅斯年與中國現(xiàn)代文化
第一章 家世與經歷
一、出身于書香門第的魯西望族
二、破落的土族家庭與磨難的少年時代
三、人生閱歷與個性品格
第二章 就讀于北京大學
一、國學小專家
二、胡適的高足
三、創(chuàng)辦《新潮》雜志
四、參加五四運動
第三章 新文化運動的旗手
一、提倡文學革命
二、改良舊劇,創(chuàng)造新劇
三、倡導漢語拼音化
四、提倡科學批判傳統(tǒng)學術
五、主張改造傳統(tǒng)國民性
六、揭橥“新潮”自由主義
第四章 留學英德普被西方學術
一、學習西方、立志文化趕超
二、留學英德遍嘗西學精蘊
三、西歐學術的影響
第五章 任教中山大學出任史語所長
一、歸國受聘中山大學
二、主持歷史語言研究所
三、收集整理典籍,組織殷墟發(fā)掘
四、傅斯年領導下的史語所成就
第六章 重構歷史學:“此雖舊域,其命維新”
一、主張史學新思維
二、實證與比較的史學方法
三、人物評價標準的設定
四、編印歷史教科書的原則
第七章 書生報國:拳拳的赤子之心
一、身處北平懷憂國
二、堅決抗日保中華
三、書生參戰(zhàn):思想力與輿論力運用
四、對世界時局與中外關系的認識
第八章 代理北京大學校長
一、辦理北大遷校事宜
二、致力于恢復北大愛國傳統(tǒng)
三、平息學潮營造平和的讀書環(huán)境
第九章 書生參政:置身于政治漩渦之中
一、主張建立廉潔有力政府
二、力主建教北京開創(chuàng)全新國運
三、反共與維護國際黨政權的“正統(tǒng)”
第十章 建構新式教育理論
一、提出五大教育理想
……
第十一章 出任臺灣大學校長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