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與樓房、DNA與元素周期表、動物與植物、機器與電路、人與社會,思想與觀念——我們不妨把這一切都理解為特定的結構。它們構成了世界,同樣也構成了我們對世界的體驗。然而,不論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不論是自然之物,還是人為之物,只有結構,才是更為縝密的概念。結構作為一個概念,發(fā)軔于西方哲學與科學的誕生期。如果喪失結構所具有的相關性,我們的處境興許像路易斯卡.羅爾等下的海象。在本書收載的八篇論文中,對結構的觀察貫穿始終。文章突出了多種學科中結構自身的滲透性、復雜性和多樣性。作者自如地運用單一結構和復合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這種運用可以被視為兩者之間的一處游隙;缺少某種結構或架構的單一概念,很難把事情說清。然而,單一結構的連接導致了可能的無限多元化結構的出現。意義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