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詩池,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考古學、藝術學碩士導師。曾任考古教研室主任。曾為本科生講授《夏商周考古》、《中國青銅器》、《文物學概論》、《中國原始藝術》,為碩士研究生講授《考古學理論與方法》、《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等課程及多次帶本科生田野考古實習。20世紀80年代以來曾出版合作專著《鄒縣野店》、《閩臺考古》、《中國人的婚姻觀與婚俗》、《大汶口續(xù)集》、《膠東考古》、《簡明文化人類學詞典》、《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青銅器》等;出版?zhèn)€人專著《中國原始藝術》、《廈門考古與文物》;發(fā)表考古發(fā)掘報告、簡報及文物研究、藝術考古、農業(yè)考古、考古學、教學研究論文60余篇,論著合計200余萬字。文物學科學地研究文物,對于認識文物價值、發(fā)揮文物作用和對文物的管理保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對文物分類和文物鑒定則是開展文物科學研究的前提,也是文物學研究的內容。由于文物的時代不同,質地有別,種類繁多,功能各一。本書對文物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分類法加以分類,可供相關人士參閱和作為院校的教材之用。文物學,是產生于對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學科的建立又促進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發(fā)展。文物資料的整理和匯集是開展文物科學研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整理匯集的過程,也是科學研究的過程。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總是從對個別事的認識開始的,對文物的科學研究也不例外,對某一類文物的研究,也是要從分析個別器物或某一單位的個案研究入手,爾后,在個案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這類文物的系統(tǒng)研究。因之,文物資料的分類整理匯集頗重要。國內外歷史上流傳下來許多各種類別文物的著錄,大都是當時研究的成果,同時又對文物研究起了推動作用。后來,文物研究機構和各類博物館、博物院及文物考古研究單位又陸續(xù)編輯出版大量文物圖錄和資料匯編,是文物整理匯集更具權威的成果,這對今后文物的科學研究必將起著更重要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