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書目的初稿《清代詩學書目輯考》,自1995年9月在《上海教育學院學報》發(fā)表以柬,又已通了七年之久。這期間,不斷受到摯衍界同仁的關愛垂問?,F在經過較大幅度的修訂充寅,終於以新的面目再度問世了。此即易名“新訂”之謂也。編纂清代詩學害目的努力,最早似可溯自乾隆間纂成的《四庫全書總目》,其《集部·詩文評》部分已經集輯了清人詩評著作凡21種(包括存目在內),列於前代詩文評書目之後。在相當長的一段疇期中,這并不是一個小數目,清代中晚期私家害目中著錄的詩評著作之敷量,都遺鮮有能夠及得上此數的。不遇,這原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私家藏害及修目之力,終難輿官修之目匹敝。當時,有清王朝方行至中程,編纂完整的斷代專目的自然僚件亦未最終形成。入民圓後,清代詩學著作才開始在《清史稿·藝文志》中形成相封專用的目錄。先是在民國十七年(1928)刊布的《志稿》中發(fā)展至90馀種,貓仍是雒形;後又經過50年代武作成、60年代彭圓楝雨次增楠,雨家共楠出180馀種,近年王紹曾又補出近200種,致使史志中集總的清人詩學著作逵到470馀種的規(guī)模。如果考慮到史志乃選目而非總目的性質,單就這個數字而言,應該是差強入意了。史志之外,有意績稿《四庫總目》的《販書偶記》正、績編,著錄輯者孫殿起經眼的清人詩評之著,也引入注目地連到了180馀種的數量,成為後人徵引的一倜較為集中的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