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選目精要,能概括地展示中國古代散文發(fā)展的脈絡及重要時代和作家的風貌?!豆盼挠^止》選目注重文學性,不收《尚書》和先秦諸子散文,卻從《春秋左氏傳》開端,選出34篇,在全部222篇中所占數量最多,這是因為《左傳》往往被后代古文家奉為作文的楷模。由于同樣的原因,《國語》、《戰(zhàn)國策》和《左傳》一起,被作為《古文觀止》所收先秦散文的重點。漢代散文重點收司馬遷的《史記》,而不收《漢書》?!豆盼挠^止》收“唐宋八大家”作品達78篇,構成全書的另一個重點。由于重點突出,兼顧其他風格的作家和作品,構成上自先秦下迄明代末期散文發(fā)展的長廊,使讀者領略古代散文的精粹。二是篇幅適中,所選文章大多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極便初學者誦讀?!豆盼挠^止》按時代和作家編排,分為12卷,收作品222篇,其中絕大多數是散文,只有少量幾篇是駢文,長篇多達數千言,短者不足百字,敘事論辯,寫景抒情,詠物明志,各體兼?zhèn)?,大多為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三是編者對所選文章均進行注釋串講,對“字義典故逐次注明,復另加評語,庶讀之者明若觀火”。同時“遍采名家舊注,參以己私,毫無遺漏”(吳乘權《例言》)。編者對所選作品,既有字詞語句的簡要注釋和音讀,還有對謀篇布局的點評,更有對史事和人物的評述,頗具識見,持論也較妥貼,對文章筆法的評析大多得其真髓,發(fā)人深省。凡此種種,對《古文觀止》的流播,發(fā)揮重要作用。本書譯注的底本采用文學古籍刊行社1956年本,此本即據映雪堂本排印。此次整理,譯注者同時用有關史書或別集??保瑩裆贫鴱?,不出校記。每篇作品均作題解、注釋,并附譯文,對吳楚材、吳調侯原有的講評,有選擇地加以輯錄,保存在題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