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第1章 概述
1.1 CCIE實驗室考試
1.2 CCIE實驗室位置
1.2.1 路由和交換實驗室
1.2.2 ISP撥號實驗室
1.2.3 WAN交換實驗室
1.3 本書的格式
1.4 如何使用本書
1.5 光盤
第2章 BGP案例研究
2.1 簡介
2.2 技術概述
2.3 BGP術語
2.4 技術概述
2.5 案例研究1:BGP
2.5.1 IOS需求
2.5.2 設備需求
2.6 物理連接圖
2.7 問題
2.8 問題解答指導
2.9 完整的網絡視圖
2.10 路由器配置
2.10.1 R1的配置
2.10.2 R2的配置
2.10.3 R3的配置
2.10.4 R4的配置
2.10.5 R5的配置
2.10.6 R6的配置
2.10.7 R7的配置
2.10.8 幀中繼交換機的配置
2.11 BGP技術附錄
2.11.1 BGP報文格式
2.11.2 OPEN報文格式
21 1.3 UPDATE報文格式
2.11.4 KEEPALIVE報文格式
2.11.5 NOTIFICATION報文格式
第3章 桌面協(xié)議案例研究
3.1 簡介
3.2 技術概述
3.3 DECnet協(xié)議
3.3.1 尋址方式
3.3.2 路由級別
3.4 IPX協(xié)議
3.4.1 IPX尋址方式
3.4.2 IPX協(xié)議集
3.5 AppleTalk協(xié)議
3.5.1 AppleTalk術語
3.5.2 AppleTalk尋址方式
3.5.3 AppleTalk地址結構
3.5.4 AppleTalk協(xié)議集
3.5.5 AppleTalk路由協(xié)議
3.5.6 AppleTalk地區(qū)
3.6 案例研究2:桌面協(xié)議
3.6.1 IOS需求
3.6.2 設備需求
3.6.3 獲得ISDN鏈路
3.7 物理連接圖
3.8 問題
3.9 問題解答指導
3.10 完整的網絡視圖
3.11 路由器配置
3.11.1 R1的配置
3.11.2 R2的配置
3.11.3 R3的配置
3.11.4 R4的配置
3.11.5 R5的配置
3.11.6 R6的配置
3.11.7 R7的配置
3.11.8 FrameSwitch的配置
3.12 Adtran Atlas 800 ISDN交換機配置
第4章 IGP案例研究
4.1 簡介
4.2 技術概述
4.3 靜態(tài)路由
4.4 動態(tài)路由協(xié)議
4.5 路由信息協(xié)議
4.5.1 RIP的工作原理
4.5.2 路由回環(huán)
4.5.3 無限計數(shù)問題
4.5.4 水平分割
4.5.5 逆向毒化
4.5.6 抑制
4.5.7 觸發(fā)更新
4.5.8 RIP報文格式
4.6 內部網關路由協(xié)議
4.6.1 路由回環(huán)
4.6.2 閃爍更新
4.6.3 IGRP路由
4.6.4 IGRP尺度值
4.6.5 IGRP報文格式
4.7 增強內部網關路由協(xié)議
4.8 技術概述
4.8.1 EIGRP尺度值
4.8.2 EIGRP報文格式
4.9 鏈路狀態(tài)協(xié)議
4.10 開放最短路徑優(yōu)先
4.11 技術概述
4.11.1 鏈路狀態(tài)路由協(xié)議
4.11.2 擴散
4.11.3 Dijkstra算法
4.11.4 區(qū)域
4.11.5 骨干區(qū)域0
4.11.6 指定路由器
4.11.7 OSPF協(xié)議數(shù)據包
4.11.8 鏈路狀態(tài)通告
4.11.9 路由器鏈路
4 11.10 網絡鏈路
4.11.11 匯總鏈路
4 11.12 外部鏈路
4.11.13 OSPF的工作機制
4.11.14 鄰接關系如何形成
4.11.15 OSPF網絡類型
4.12 綜合的IS-IS
4.12.1 IS-IS術語
4.12.2 IS-IS尋址
4.12.3 IS-IS區(qū)域
4.12.4 IS-IS的工作機制
4.13 案例研究3:OSPF
4.13.1 IOS需求
4.13.2 設備需求
4.14 物理連接圖
4.15 問題
4.16 問題解答指導
4.17 完整的網絡視圖
4.18 路由器配置
4.18.1 R1的配置
4.18.2 R2的配置
4.18.3 R3的配置
4.18.4 R4的配置
4.18.5 R5的配置
4.18.6 R6的配置
4.18.7 R7的配置
4.19 案例研究4:IS-IS
4.19.1 IOS需求
4.19.2 設備需求
4.20 物理連接圖
4.21 問題
4.22 問題解答指導
4.23 完整的網絡視圖
4.24 路由器配置
4.24.1 R1的配置
4.24.2 R2的配置
4.24.3 R3的配置
4.24.4 R4的配置
4.24.5 R5的配置
第5章 DLSW和橋接案例研究
5.1 簡介
5.2 技術概述
5.2.1 透明橋接
5.2.2 數(shù)據鏈路交換
5.2.3 集成的路由和橋接
5.2.4 組播路由
5.3 案例研究5:DLSW和橋接
5.3.1 IOS需求
5.3.2 設備需求
5.3.3 獲得ISDN鏈路
5.4 物理連接圖
5.5 問題
5.6 問題解答指導
5.7 完整的網絡視圖
5.8 路由器配置
5.8.1 R1的配置
5.8.2 R2的配置
5.8.3 R3的配置
5.8.4 R4的配置
5.8.5 R5的配置
5.8.6 R6的配置
5.8.7 Catalyst交換機的配置
5.8.8 終端服務器的配置
5.9 Adtran Atlas 800 ISDN交換機配置
第6章 IPSec、VoIP和ATMLANE案例研究
6.1 簡介
6.2 技術概述
6.2.1 IPSec
6.2.2 認證報頭
6.2.3 封裝安全有效載荷
6.3 IPSec操作模式
6.3.1 傳輸模式
6.3.2 隧道模式
6.4 IPSec工作原理
6.5 LANE
6.6 NAT
6.7 話音技術
6.7.1 VoIP技術
6.7.2 語音壓縮
6.7.3 壓縮語音質量
6.7.4 語音數(shù)據包延遲和抖動
6.7.5 回聲
6.7.6 語音接口卡
6.8 服務確認代理(SAA)
6.9 約定的訪問速率
6.10 排隊
6.11 案例研究6:IPSec、VoIP和ATM LANE
6.11.1 IOS需求
6.11.2 設備需求
6.12 物理連接圖
6.13 問題
6.14 問題解答指導
6.15 完整的網絡視圖
6.16 路由器配置
6.16.1 R1的配置
6.16.2 R2的配置
6.16.3 R3的配置
6.16.4 R4的配置
6.16.5 R5的配置
6.16.6 R6的配置
6.16.7 R7的配置
6.16.8 LS1010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