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剖學上眼表面為上下瞼緣所包括的眼表面組織,主要是結膜及角膜組織。淚腺、淚道及淚膜也是維持眼表面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也是眼表疾病學所包括的范圍。長期以來眼科醫(yī)師一直在研究結膜疾病及角膜疾病,臨床醫(yī)師對其有十分多的認識,而結膜疾病及角膜疾病是眼表疾病中最常見及最重要的部分。為何要在近年來將這些疾病整合成一個學科——眼表疾病學,這是源于近年來在眼表面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新的概念及理論不僅解析了原來不能解析的臨床現象,同時對治療也有很大的幫助。如對角膜緣上皮細胞功能的認識促進了這類疾病的正確診斷,也促進了角膜緣上皮細胞移植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再如對淚膜的生理作用及在疾病中的意義,羊膜在眼表疾病治療中的作用的認識等等。這些研究的進展使我們對以前一些熟悉的疾病有了新的認識,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已經理解到這些疾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是相互聯系及相互影響的,必須從整體上來認識此類疾病才能使臨床的診斷及治療獲得進一步提高,這些進展的綜合作用促進了眼表疾病學學科的出現及發(fā)展。眼表疾病是最為常見的眼病,它是近年來眼科學中發(fā)展極為迅速的學科之一,新的概念、診斷方法及治療方法不斷出現,同時也存在許多未知的領域。1997年我在美國Miami大學Bascom Palmer眼科研究所眼表及淚液疾病中心作訪問研究,那時關于眼表疾病的概念剛剛形成,到了1999年眼表疾病的概念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并成立了國際眼表疾病理事會,我國眼表疾病學科也開始形成及發(fā)展。此時我國的一些專家及國際上一些眼科同道都建議作者主編一本眼表疾病學的專著,在他們的支持下,我們邀請了我國在此領域優(yōu)秀的專家一同完成此書,由于眼表疾病學是一門新的學科,且關于眼表疾病的范圍仍有一些爭議,因而《眼表疾病學》的編寫是遵循大多數專家的意見來確定撰寫內容的。全書按基礎、檢查、疾病及治療分為4篇,共57章,對眼表疾病領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及基本知識進行了較為系統的介紹,同時也介紹了近年來此領域的進展。盡管我們已經在章節(jié)的安排、內容的撰寫等方面盡了很大的努力,但我們仍然清楚,《眼表疾病學》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請讀者予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