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通,1941年12月生于河北省樂亭縣,1965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現(xiàn)為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作為有突出貢獻的學者享受中央政府固定特珠津貼。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市場體系建設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近年來已出版三部個人專著:《相互兼容中的新形態(tài)》(1991)、《〈資本論〉第四卷概要》(1999)、《當前中國重大經濟問題探索》(2000)。本專著系個人獨立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TOP目錄 緒論第一章 對“經濟制度”范疇的考察第一節(jié) 一定的經濟制度是人類社會一定發(fā)展階段生產關系的總和一、生產方式和經濟二、生產關系和經濟關系三、生產關系的總和和經濟制度(經濟結構)第二節(jié) 一定社會的經濟制度構成該社會的經濟基礎一、經濟制度和基本經濟制度二、經濟制度的總體框架是一定社會形態(tài)的經濟基礎三、政治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一定的反作用第三節(jié) 一定的經濟制度是由一定的生產力決定的一、發(fā)展生產力始終是人類社會的最高利益二、生產力的性質對于經濟制度的確立具有決定的意義三、任何經濟制度都是歷史的第二章 所有制的一般理論第一節(jié) 所有制的涵義一、所有制本來是勞動者對勞動的客觀條件的關系二、所有制和經濟制度(生產關系的總和)是同義語三、所有制和分工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四、所有權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現(xiàn)第二節(jié) 所有制的歷史形式及其演變的規(guī)律一、所有制的不同歷史形式二、所有制發(fā)展演變的一般規(guī)律及其因素第三節(jié) 所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一、“所有制實現(xiàn)形式”的涵義二、財產權有權在經濟上實現(xiàn)的兩類不同形式三、所有權實現(xiàn)形式的改變對經濟關系的影響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關于共產主義經濟制度的理論第一節(jié) 共產主義社會形態(tài)在人類社會歷史上的地位一、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社會的高級形態(tài)二、共產主義制度是人類社會否定之否定的產物三、共產主義同空想社會主義及形形色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區(qū)別第二節(jié) 共產主義的實質和基本特征一、共產主義的實質是人的全面解放二、共產主義生產方式和社會形態(tài)的基本特征第三節(jié) 共產主義產生的生產力條件和歷史前提一、馬克思關于“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論述二、共產主義只能建立在現(xiàn)代高度發(fā)達的生產力基礎上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充分發(fā)展是共產主義生的歷史前提四、生產主義革命是世界性的革命第四節(jié) 歐洲大陸國家在社會主義革命中改造小農經濟的途徑一、以土地個人占有為基礎的小農經濟是落后的生產方式二、社會主義革命對待小農的態(tài)度三、共產主義的目標是建立擁有同等權利和義務的全社會的高級的合作社第四章 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俄國農業(yè)公社問題論述的啟示第五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初級階段的歷史定位第六章 建國以來我國經濟制度變革的歷史經驗第七章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涵義和理論依據(jù)第八章 關于科學理解和正確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幾個理論問題第九章 對國家所有制的一般和歷史的考察第十章 我國現(xiàn)階段國家所有制的性質和國有經濟的定位第十一章 當前我國國有經濟總量和布局的調整第十二章 我國現(xiàn)階段公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第十三章 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歷史地位第十四章 我國城鄉(xiāng)所有制結構變革發(fā)展的趨勢第十五章 與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經濟形式和分配方式附錄一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附錄二 近年來我國在所有制問題上的爭論評價主要參考文獻跋 TOP 其它信息 裝幀:平裝頁數(shù):650 版次:1版開本:32正文語種: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