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微機接口技術的基礎知識及其技術實現。全書共8章,內容包括:接口技術基礎、并行接口、人機接口、定時器/計數器接口、模擬接口、串行通信、PC系列機的串行通信和實驗指導。每章都附有導讀、小結及習題。本書是在作者多年教學與科研實踐的基礎上編寫的。力求深入淺出,突出“寬,淺,用”的精神,概念清晰,實例豐富。本書前言本書在內容組織上力求突出實用性,以學習和掌握接口技術為目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本書的開始部分對必要的基礎知識做了比較深入的介紹。全書共分為8章。第1章為接口技術基礎。從對相關的數字邏輯電路的分析出發(fā),介紹了接口電路分析與設計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是掌握全書內容的基礎。第2章介紹簡單的并行接口技術及輸入/輸出方法。第3、4、5章包括人機接口,定時器/計數器及模擬接口,是微機接口技術的主要內容。在介紹每一類接口時均從簡單舉例入手,突出實用技術??紤]到串行通信技術已成為微機應用系統(tǒng)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本書第6、7章介紹了串行通信技術、串行通信接口及在PC系列機中實現串行通信的方法。最后一章的內容是實際操作的訓練。所包含的9個實驗均與前7章的內容密切配合。為了便于教學與學習,每一章均附有導讀,小結和習題。本書作者均多年從事微機接口技術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對本課程的教學與實驗均有深入的研究。可以說,本書是作者對自己多年工作與知識積累的總結。本書由葛紉秋教授主編,對全書進行構思,編寫提綱,負責全書統(tǒng)稿和定稿,并編寫了本書的第1章、第2章和第5章。王玉花、馬秋菊、趙潤林老師為副主編。趙潤林老師編寫第3章、第4章;王玉花老師編寫第6章、第7章并對全書內容進行協調、校對與修訂;馬秋菊老師編寫第8章。另外,王恩波教授對本書的構思提出了重要建議,并仔細審查了全書,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級策劃雷順加同志為全書的組織與協調做了大量的工作,對突出本書特點提出很好的建議。在此對他們深表謝意。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許多疏漏或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編者200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