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以在“咬”上做文章聞名。創(chuàng)刊伊始,先“咬”自己,以后是一路狂“咬”。從“咬”報紙,“咬”期刊,“咬”廣告,發(fā)展到“咬”全國知名作家,將他們的作品作為“挑刺”的“眾矢之的”。此舉產生了“不打不相識”的社會效應,王蒙、劉新武、葉辛等名作家都誠懇地表示支持這項活動,甘愿為規(guī)范祖國的語言文字做“靶子”。但《咬文嚼字》并不限于糾正錯別字,而且還糾正出版物中各種歷史文化知識和西方文化知識百科知識方面的錯誤,有的文章還告訴讀者很多在任何其他地方很難看到和查到的小知識。文章短小精悍,富有趣味性。2003年的《咬文嚼字》更為精彩?!版i定名人”“追蹤熒屏”敲響了開場鑼鼓,“過目難忘”“借題發(fā)揮”贏得了讀者的矚目,“百家會診”“文章病院”等傳統(tǒng)欄目依舊生機盎然……;還有出版100期的盛大節(jié)日,參與整理異形詞并發(fā)布試用新整理異形詞規(guī)范詞形的建議,同時和讀者一起關注社會語文論爭……而這一切都已定格于這本2003年的合訂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