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試圖從這一時期個體的生產方式和交往方式出發(fā),綜合運用歷史學、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學科方法,對先秦兩漢魏晉時期不同歷史階段背景下個體“自我”的演變過程、表現(xiàn)形式、內在規(guī)律以及歷史影響,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馬小虎,1966年生于新疆,哲學博士。1984年至1988年在南開大學歷史系讀本科;1988年至1991年在南開大學歷史系師從劉澤華先生攻讀碩士學位,研究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1991年至1994年在廣州大學哲學系師從李錦全先生攻讀博士學位,研究中國哲學史,1994年至今在深圳市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著有《先秦儒家革命觀研究》、《(黃帝內經>的人格模式》、《“圣人”歷史原型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病理學研究》、《先秦道家自我觀研究》、《個體自我與肉身成圣——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幾種重要的自我理論》等論文、論著。先秦兩漢魏晉時期,是中國古代社會和本土文化劇烈變遷和最終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也是個體“自我”及個體文化史的個體形象迅速演變的歷史時代。本書試圖從這一時期個體的生產方式和交往方式出發(fā),綜合運用歷史學、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學科方法,對先秦兩漢魏晉時期不同歷史階段背景下個體“自我”的演變過程、表現(xiàn)形式、內在規(guī)律以及歷史影響,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