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操作系統(tǒng)WindowsWindows Server 2003寶典

Windows Server 2003寶典

Windows Server 2003寶典

定 價:¥99.00

作 者: (美)Jeffrey R.Shapiro等著;楊秀梅[等]譯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美國計算機“寶典”叢書
標 簽: Windows

ISBN: 9787505395367 出版時間: 2004-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96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由一組專門從事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統(tǒng)維護的專家撰寫的。書中介紹了Windows Server 2003 的體系結(jié)構(gòu)、安裝、配置,準備和實現(xiàn)高效的活動目錄設計,開發(fā)、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備份和恢復問題,連網(wǎng)和通信服務以及文件和打印服務等。通過本書的學習,你將可以利用活動目錄管理服務器、用戶、組和網(wǎng)絡安全性,處理加密、證書和Kerberos的安全性問題,控制網(wǎng)絡流量和用戶的工作,利用終端服務遠程觀察和控制網(wǎng)絡中的工作站,還可以利用終端服務將Windows Server 2003的強大功能融入到遺留的PC機中。 本書適用于系統(tǒng)管理員、大專院校計算機專業(yè)廣大師生及所有Windows Server 2003用戶。

作者簡介

暫缺《Windows Server 2003寶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部分 Windows Server 2003體系結(jié)構(gòu)
第1章 Windows Server 2003概述
1.1 歡迎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
1.2 Windows Server 2003體系結(jié)構(gòu)
1.2.1 操作系統(tǒng)模式
1.2.2 用戶模式
1.2.3 核心模式
1.2.4 Windows 2003處理體系結(jié)構(gòu)
1.2.5 Windows 2003內(nèi)存管理
1.3 零管理
1.3.1 活動目錄
1.3.2 MMC
1.3.3 服務器和客戶端的協(xié)同:IntelliMirror
1.3.4 組策略
1.3.5 可用性服務
1.3.6 分布式安全性
1.3.7 互操作與集成服務
1.3.8 硬件支持和即插即用
1.3.9 存儲和文件系統(tǒng)服務
1.3.10 Internet服務
1.3.11 通信服務
1.3.12 終端服務
1.4 小結(jié)
第2章 Windows Server 2003與活動目錄
2.1 無所不知的活動目錄:新紀元的黎明
2.1.1 為什么需要目錄
2.1.2 什么是活動目錄
2.1.3 現(xiàn)代目錄的始祖:X.500
2.1.4 現(xiàn)代目錄之父:LDAP
2.1.5 X.500之后
2.1.6 開放的活動目錄
2.1.7 關于注冊表
2.2 活動目錄基礎知識
2.2.1 名字空間和命名模式
2.2.2 活動目錄和Internet
2.2.3 無處不在的活動目錄
2.3 深入活動目錄
2.3.1 數(shù)據(jù)庫結(jié)構(gòu)基礎知識
2.3.2 活動目錄數(shù)據(jù)庫結(jié)構(gòu)
2.3.3 活動目錄對象
2.3.4 活動目錄架構(gòu)
2.3.5 對象屬性
2.3.6 活動目錄對象路徑
2.3.7 命名約定
2.3.8 域?qū)ο?br />2.3.9 組織單位
2.3.10 樹
2.3.11 目錄林
2.3.12 信任
2.3.13 全局編錄
2.3.14 活動目錄編程
2.4 在遺留NT與Windows Server 2003之間架橋
2.4.1 單點訪問和管理
2.4.2 域和更多的域
2.4.3 域內(nèi)信任關系
2.4.4 訪問控制表和訪問令牌
2.5 真實性檢查
2.6 小結(jié)
第3章 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
3.1 Windows 2003安全概述
3.2 為什么需要安全
3.2.1 數(shù)據(jù)輸入
3.2.2 數(shù)據(jù)傳輸
3.2.3 為什么會有威脅
3.2.4 外部環(huán)境
3.2.5 內(nèi)部環(huán)境
3.3 接受挑戰(zhàn)
3.4 加密基礎
3.5 加密技術
3.5.1 密鑰
3.5.2 私有密鑰
3.5.3 公開密鑰
3.5.4 會話密鑰
3.5.5 密鑰證書
3.5.6 數(shù)字簽名
3.6 Kerberos
3.6.1 Kerberos和單一登錄
3.6.2 Kerberos的工作方式
3.6.3 時間驗證
3.6.4 密鑰分發(fā)
3.6.5 會話票據(jù)
3.6.6 Kerberos和信任
3.6.7 KDC定位
3.7 IPSec
3.8 SSL/TLS
3.9 Microsoft證書服務
3.9.1 公鑰基礎結(jié)構(gòu)
3.9.2 數(shù)字證書
3.9.3 Microsoft 證書服務中創(chuàng)建PKI
3.10 遺留NTLM
3.11 智能卡
3.12 域
3.13 登錄和驗證
3.13.1 Windows 2003登錄
3.13.2 二階乘和單階乘驗證
3.14 信任
3.15 訪問控制
3.16 審核
3.17 安全計劃
3.18 防火墻
3.19 活動目錄安全策略
3.20 安全套接字
3.21 防火墻、代理和Bastions
3.22 公鑰基礎結(jié)構(gòu)PKI
3.23 建立和配置Windows PKI
3.24 證書服務
3.25 建立和配置證書頒發(fā)機構(gòu)
3.26 小結(jié)
第4章 .NET Framework 服務
4.1 .NET Framework
4.1.1 什么是.NET Initiative
4.1.2 公共語言運行環(huán)境
4.1.3 公共類型系統(tǒng)
4.1.4 .NET安全
4.1.5 應用程序域
4.1.6 垃圾回收
4.1.7 .NET 與JVM
4.1.8 全局程序集緩存配置
4.2 Web服務管理
4.3 小結(jié)
第2部分 Windows Server 2003規(guī)劃、安裝和配置
第5章 Windows Server 2003規(guī)劃
5.1 實施步驟
5.1.1 制定規(guī)劃
5.1.2 執(zhí)行階段
5.1.3 步驟1:建立項目時間表
5.1.4 步驟2:理解相關技術
5.1.5 步驟3:進行目前企業(yè)的定位
5.1.6 步驟4:確定預算
5.1.7 步驟5:創(chuàng)建實驗室和實驗室安全保護
5.1.8 步驟6: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分析和設計
5.1.9 步驟7:測試、完整性檢查、概念驗證
5.1.10 步驟8:在Windows 2003上進行企業(yè)定位(差距分析)
5.1.11 步驟9:評估
5.1.12 步驟10:創(chuàng)建引導項目
5.1.13 步驟11:開始轉(zhuǎn)換、遷移和配置
5.2 分析與快速進步
5.2.1 理解相關技術
5.2.2 注重性能而不是特性
5.2.3 需求分析-需求綜合
5.2.4 不要忽視當前需求
5.2.5 評估未來需求
5.2.6 評價強項和弱點
5.2.7 風險評估
5.3 實驗室測試
5.3.1 建立網(wǎng)絡基礎結(jié)構(gòu)規(guī)劃
5.3.2 建立實驗室
5.3.3 實驗室管理指南
5.4 完整性檢查
5.5 引導項目
5.5.1 引導范圍
5.5.2 引導目標
5.5.3 引導用戶
5.5.4 故障恢復
5.5.5 溝通
5.6 操作系統(tǒng)轉(zhuǎn)換
5.7 逐漸掌握Windows Server 2003
5.7.1 清理NT域
5.7.2 TCP/IP協(xié)議標準化
5.7.3 部署DHCP
5.7.4 部署WINS.NET
5.7.5 部署DNS
5.8 小結(jié)
第6章 Windows Server 2003安裝
6.1 安裝和配置策略
6.1.1 安裝心理準備
6.1.2 服務器方案
6.2 硬件概覽
6.2.1 硬件設備兼容列表
6.2.2 主板
6.2.3 CPU
6.2.4 內(nèi)存
6.2.5 硬盤驅(qū)動器
6.2.6 HDD控制器
6.2.7 網(wǎng)絡接口卡
6.2.8 即插即用
6.3 安裝準備工作
6.3.1 獨立服務器
6.3.2 成員服務器
6.3.3 角色服務器
6.3.4 域控制器
6.4 安裝Windows Server 2003
6.4.1 硬盤驅(qū)動器分區(qū)
6.4.2 基本安裝
6.4.3 通過網(wǎng)絡安裝
6.4.4 運用winnt和winnt32命令行安裝
6.5 安裝過程問題處理
6.6 安裝之后
6.7 引導文件簡介
6.8 Windows Server 2003 作為Communications Server 和 Microsoft Exchange
6.8.1 IIS集成
6.8.2 活動目錄集成
6.8.3 分布式服務
6.8.4 數(shù)據(jù)存儲和群集存儲組
6.8.5 安全
6.8.6 基于策略和統(tǒng)一的管理
6.8.7 SMTP消息路由
6.8.8 Internet 郵件內(nèi)容
6.9 Windows管理規(guī)范監(jiān)控系統(tǒng)
6.10 SQL Server數(shù)據(jù)庫服務
6.11 IIS和ASP.NET
6.12 應用程序服務
6.13 目錄和索引
6.14 域控制器
6.15 活動目錄
6.16 解析服務
6.16.1 DNS
6.16.2 DHCP
6.16.3 WINS
6.17 小結(jié)
第7章 Windows Server 2003配置
7.1 Microsoft管理控制臺
7.1.1 熟悉MMC功能
7.1.2 打開MMC
7.1.3 使用管理單元
7.1.4 任務板
7.1.5 其他內(nèi)嵌工具
7.1.6 自定義MMC
7.1.7 “控制面板”與MMC的比較
7.2 MMC工具
7.2.1 證書頒發(fā)機構(gòu)
7.2.2 群集管理員
7.2.3 組件服務
7.2.4 計算機管理
7.2.5 事件查看器
7.2.6 性能監(jiān)控
7.2.7 服務器擴展
7.3 配置服務器向?qū)?br />7.4 管理服務器控制臺
7.5 數(shù)據(jù)源配置(ODBC)
7.5.1 定義DSN
7.5.2 驅(qū)動程序信息
7.5.3 跟蹤
7.5.4 連接池
7.6 “控制面板”中的小工具
7.6.1 輔助功能選項
7.6.2 添加/刪除硬件
7.6.3 添加/刪除程序
7.6.4 管理工具
7.6.5 日期/時間
7.6.6 顯示
7.6.7 文件夾選項
7.6.8 Internet選項
7.6.9 許可證
7.6.10 網(wǎng)絡和撥號連接
7.6.11 電源選項
7.6.12 打印機
7.6.13 任務計劃
7.6.14 系統(tǒng)
7.7 小結(jié)
第3部分 活動目錄
第8章 活動目錄規(guī)劃
8.1 活動目錄概述
8.2 基本規(guī)劃原則
8.3 活動目錄結(jié)構(gòu)
8.3.1 制定域規(guī)劃
8.3.2 制定站點拓撲規(guī)劃
8.3.3 制定目錄林規(guī)劃
8.3.4 制定信任規(guī)劃
8.3.5 制定組織單位規(guī)劃
8.4 制定企業(yè)的活動目錄規(guī)劃
8.4.1 命名策略規(guī)劃
8.4.2 域和組織單位規(guī)劃
8.4.3 分支機構(gòu)規(guī)劃
8.5 制定管理規(guī)劃
8.5.1 委派管理
8.5.2 目錄林、域樹和OU委派管理
8.5.3 實現(xiàn)對象安全
8.5.4 管理角色
8.6 確定域遷移策略
8.6.1 域升級規(guī)劃
8.6.2 規(guī)劃域重組
8.6.3 遷移工具
8.6.4 制定測試實驗室規(guī)劃
8.6.5 制定備份恢復規(guī)劃
8.7 部署規(guī)劃
8.8 小結(jié)
第9章 邏輯域結(jié)構(gòu)規(guī)劃
9.1 新秩序的管理者
9.2 體系結(jié)構(gòu)規(guī)劃
9.3 邏輯域結(jié)構(gòu)規(guī)劃
9.4 心理準備
9.4.1 忘掉Windows 2000
9.4.2 忘記轉(zhuǎn)換
9.4.3 不要考慮活動目錄
9.5 組建隊伍
9.5.1 域規(guī)劃委員會
9.5.2 域管理
9.5.3 更改控制管理
9.5.4 域安全
9.5.5 域內(nèi)通信
9.5.6 培訓與信息
9.6 企業(yè)調(diào)查
9.6.1 企業(yè)分析
9.6.2 企業(yè)環(huán)境
9.6.3 組織圖
9.6.4 鑒別關鍵管理實體
9.6.5 動力
9.6.6 鑒別邏輯單元
9.6.7 鑒別物理單元
9.6.8 文檔
9.6.9 管理模式
9.7 邏輯域結(jié)構(gòu):藍圖
9.7.1 頂級域
9.7.2 DNS命名慣例
9.7.3 二級域
9.8 劃分域
9.8.1 組織單位
9.8.2 組
9.8.3 保護域
9.9 小結(jié)
第10章 活動目錄物理結(jié)構(gòu)
10.1 回顧與展望
10.2 目錄林和信任
10.3 域控制器與全局編錄
10.3.1 域控制器
10.3.2 全局編錄
10.3.3 DC與GC定位服務
10.4 站點
10.4.1 站點內(nèi)復制
10.4.2 站點鏈接
10.4.3 站點鏈接橋
10.4.4 站點間的連接對象
10.5 活動目錄復制
10.5.1 什么是復制
10.5.2 復制工作原理
10.6 目錄同步
10.7 活動目錄站點設計與配置
10.7.1 拓撲
10.7.2 創(chuàng)建DC站點
10.7.3 部署域控制器
10.7.4 保護域控制器
10.7.5 配置GC服務器
10.7.6 部署DNS服務器
10.7.7 部署WINS與DHCP服務器
10.8 小結(jié)
第11章 活動目錄安裝和部署
11.1 做好部署的準備工作
11.2 Millennium City 活動目錄部署規(guī)劃
11.3 實行綱要
11.3.1 MCITY網(wǎng)絡
11.3.2 GENESIS域
11.3.3 CITYHALL域
11.3.4 DITT域
11.3.5 MCPD域
11.4 安裝和測試活動目錄域控制器
11.4.1 安裝DC機器
11.4.2 升級到域控制器
11.4.3 在DNS/WINS中安裝
11.4.4 創(chuàng)建站點
11.4.5 創(chuàng)建組織單位
11.4.6 委托OU管理
11.4.7 保護域控制器和遵循故障恢復協(xié)議
11.5 小結(jié)
第12章 活動目錄管理
12.1 在存在的基礎組織構(gòu)造中安裝新的目錄服務
12.2 復制管理
12.3 安裝新的域控制器
12.4 安裝新的目錄服務器
12.5 維護活動目錄的整潔
12.5.1 聯(lián)機和脫機方式的數(shù)據(jù)庫磁盤碎片檢查
12.5.2 保證數(shù)據(jù)庫的一致性
12.6 從服務器到服務器移動活動目錄
12.7 活動目錄和其他服務的集成
12.7.1 活動目錄和SQL Server
12.7.2 活動目錄和 Microsoft Exchange
12.8 信任和復制監(jiān)控
12.9 沒有全局編錄的登錄
12.10 活動目錄和DNS
12.11 小結(jié)
第13章 管理用戶和組
13.1 Windows Server 2003賬戶:用戶資源
13.1.1 什么是用戶
13.1.2 什么是聯(lián)系
13.1.3 本地用戶和“本地用戶”
13.1.4 什么是組
13.1.5 研究用戶和計算機管理工具
13.1.6 Windows Server 2003用戶賬戶
13.1.7 賬戶策略
13.1.8 安全原則和登錄驗證過程
13.1.9 安全標識符
13.1.10 SAM和LSA鑒別
13.2 工作中的用戶賬戶
13.2.1 熟悉RunAs
13.2.2 命名用戶賬戶
13.2.3 密碼
13.2.4 登錄
13.2.5 準許遠程訪問
13.2.6 創(chuàng)建用戶賬戶
13.3 計算機賬戶
13.4 組賬戶
13.4.1 組的范圍
13.4.2 組元素
13.4.3 預定義組
13.4.4 成員服務器上的組
13.4.5 嵌套組
13.4.6 組的創(chuàng)建
13.4.7 管理組
13.4.8 權利和許可
13.4.9 混合模式與本地模式
13.5 管理用戶和組之道
13.5.1 委托責任
13.6 用戶和組管理戰(zhàn)略
13.6.1 密切關注TCO
13.6.2 決定所需的訪問和特權
13.6.3 確定安全等級
13.6.4 保護資源和減輕本地組負擔
13.6.5 謹慎委托
13.6.6 保持最小限度的更改
13.7 小結(jié)
第14章 更改控制、組策略與工作臺管理
14.1 什么是更改控制
14.2 理解更改管理
14.2.1 用戶
14.2.2 計算機
14.3 實施控制
14.3.1 應用程序
14.3.2 安全
14.3.3 操作系統(tǒng)環(huán)境
14.3.4 工作站鎖定
14.3.5 準備制定更改控制策略
14.4 理解組策略
14.4.1 組策略的類型
14.4.2 組策略成分
14.4.3 GPO的位置
14.5 組策略如何工作
14.5.1 本地GPO和非本地GPO
14.5.2 組策略應用程序
14.5.3 過濾策略
14.5.4 組策略的委托控制
14.5.5 本地GPO的安全性
14.5.6 如何處理組策略
14.6 使組策略工作
14.6.1 軟件策略
14.6.2 安全策略
14.7 組策略和更改管理:合二為一
14.7.1 不要接受默認策略
14.7.2 建立一個組策略攻擊計劃
14.7.3 處理計算機賬戶
14.8 啟動
14.8.1 定制登錄/注銷
14.8.2 鎖定桌面
14.8.3 控制Start菜單
14.8.4 文件夾重定向
14.8.5 Windows的舊版本
14.9 組策略的更改控制管理
14.9.1 GP的發(fā)展與建立
14.9.2 組策略的更改控制
14.9.3 使用RSoP定制和檢修GP
14.9.4 使用FAZAM 2000實施組策略控制
14.9.5 GPO的備份和修復
14.9.6 實現(xiàn)更改管理
14.10 小結(jié)
第4部分 網(wǎng)絡和通信服務
第15章 Windows Server 2003網(wǎng)絡
15.1 Windows 2003的TCP/IP
15.2 TCP/IP基礎(IPv4)
15.2.1 IP地址
15.2.2 子網(wǎng)
15.2.3 不分級的域內(nèi)路由符號表示
15.2.4 獲得IP地址
15.2.5 網(wǎng)關和路由選擇
15.2.6 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xié)議(DHCP)
15.2.7 域名解析
15.2.8 準備安裝
15.3 設置TCP/IP
15.3.1 配置TCP/IP
15.4 理解和使用IPv6
15.4.1 IPv6的術語和概念
15.4.2 在Windows.NET中使用IPv6
15.5 TCP/IP故障檢測
15.5.1 普通故障檢測概念
15.5.2 ping命令
15.5.3 ipconfig
15.5.4 netstat
15.5.5 hostname
15.5.6 tracert
15.5.7 arp
15.5.8 route
15.5.9 nbtstat
15.6 遺留協(xié)議
15.6.1 NetBEUI
15.6.2 IPX/SPX
15.6.3 DLC
15.7 SNMP
15.7.1 SNMP如何工作
15.7.2 安裝和配置SNMP
15.8 小結(jié)
第16章 DHCP
16.1 DHCP概述
16.2 Windows Server DHCP服務
16.2.1 動態(tài)DNS的支持
16.2.2 銷售商類和用戶類
16.2.3 多點傳送地址分配
16.2.4 未授權的DHCP服務器檢測
16.2.5 客戶端配置自動化
16.2.6 改善的監(jiān)視和報告
16.3 安裝和配置DHCP服務器
16.3.1 安裝DHCP
16.3.2 使用DHCP控制臺
16.3.3 創(chuàng)建作用域
16.3.4 設置通用作用域選項
16.3.5 配置DHCP的全局選項
16.3.6 創(chuàng)建保留
16.3.7 設置全局作用域?qū)傩?br />16.3.8 作用域的激活和停用
16.3.9 授權服務器
16.4 定義和實現(xiàn)用戶類和銷售商類
16.4.1 銷售商類
16.4.2 用戶類
16.4.3 配置客戶端使用類ID
16.5 創(chuàng)建和使用超級作用域
16.5.1 創(chuàng)建超級作用域
16.5.2 超級作用域的激活和停用
16.5.3 從超級作用域中刪除作用域
16.5.4 刪除超級作用域
16.6 創(chuàng)建多點傳送作用域
16.7 配置全局DHCP服務器屬性
16.8 管理DHCP數(shù)據(jù)庫
16.8.1 備份和恢復DHCP數(shù)據(jù)庫
16.8.2 將DHCP 數(shù)據(jù)庫移到其他服務器
16.9 配置Windows DHCP客戶端
16.9.1 配置DHCP的DNS選項
16.10 小結(jié)
第17章 DNS和WINS
17.1 域名服務概述
17.1.1 理解域名
17.1.2 現(xiàn)在的DNS系統(tǒng)
17.1.3 分解器、名字服務器和正向查找
17.1.4 域記錄和區(qū)域文件
17.1.5 反向查找
17.1.6 委托
17.1.7 高速緩存、轉(zhuǎn)發(fā)器和從屬
17.1.8 遞歸、反復和推舉
17.2 Microsoft 域名服務
17.2.1 安裝DNS
17.2.2 DNS控制臺概述
17.2.3 創(chuàng)建正向查找區(qū)域
17.2.4 創(chuàng)建反向查找區(qū)域
17.2.5 創(chuàng)建資源記錄
17.2.6 配置區(qū)域?qū)傩?br />17.3 管理DNS服務器選項和行為
17.3.1 在DNS服務器上配置多地址
17.3.2 使用轉(zhuǎn)發(fā)器
17.3.3 配置高級設置
17.3.4 設置根線索
17.3.5 配置日志
17.3.6 配置基本日志
17.3.7 使用調(diào)試日志
17.3.8 監(jiān)視和測試
17.3.9 應用安全性
17.3.10 管理服務器和高速緩存
17.4 配置子域和委托
17.4.1 設置子域
17.4.2 委托子域
17.5 DNS和活動目錄
17.6 動態(tài)DNS
17.6.1 配置DDNS
17.6.2 配置回收
17.7 Windows Internet名字服務(WINS)
17.8 WINS怎樣工作
17.8.1 WINS登記
17.8.2 映射續(xù)借
17.9 全新的WINS
17.9.1 穩(wěn)定的連接
17.9.2 手工標記
17.10 WINS安裝和配置
17.10.1 安裝WINS
17.10.2 配置WINS
17.11 配置Windows DNS和WINS客戶端
17.12 在名字解析中使用文件Hosts和LMHOSTS
17.12.1 Hosts文件用于名字解析
17.12.2 使用LMHOSTS文件用于名字解析
17.13 小結(jié)
第18章 路由選擇和遠程訪問
18.1 Windows 2003 RAS 和電話服務
18.1.1 Windows 2003 RRAS概覽
18.1.2 Windows 2003 RRAS的新特征
18.1.3 路由和遠程訪問管理控制臺
18.2 RAS 連接類型和協(xié)議
18.2.1 串行線路網(wǎng)際協(xié)議
18.2.2 點對點協(xié)議
18.2.3 點對點多鏈路協(xié)議和 BAP
18.2.4 點對點隧道協(xié)議
18.2.5 第二層隧道協(xié)議
18.2.6 傳輸協(xié)議
18.3 啟用和配置 RRAS
18.4 IP路由選擇
18.4.1 IP路由選擇概覽
18.4.2 使用RRAS進行路由選擇
18.4.3 配置基本路由器
18.4.4 動態(tài)路由選擇
18.4.5 添加和配置RIP
18.4.6 添加和配置OSPF
18.4.7 DHCP中繼代理
18.4.8 IGMP——多點傳送轉(zhuǎn)發(fā)
18.5 網(wǎng)絡地址轉(zhuǎn)換
18.5.1 配置NAT
18.6 配置服務和ICMP消息
18.7 配置基本防火墻
18.8 為入站連接配置 RAS
18.8.1 啟用RRAS
18.8.2 配置調(diào)制解調(diào)器和端口
18.8.3 配置協(xié)議
18.8.4 配置鑒別
18.8.5 禁用路由選擇(只是遠程訪問服務器)
18.8.6 RRAS 日志和記賬
18.9 配置 VPN 服務器
18.9.1 配置VPN 端口
18.9.2 為 VPN啟用L2TP
18.10 使用多鏈路和 BAP
18.11 遠程訪問策略
18.11.1 創(chuàng)建新策略
18.11.2 決定優(yōu)先次序策略
18.12 使用 RADIUS
18.12.1 安裝和管理 IAS
18.12.2 配置 IAS 接受連接
18.12.3 配置 IAS 全局選項
18.12.4 配置日志
18.13 Internet 連接共享和Internet連接防火墻
18.13.1 為 ICS 配置服務器
18.13.2 配置Internet連接防火墻
18.13.3 允許對內(nèi)部服務器的Internet訪問
18.13.4 配置客戶端
18.14 配置出站撥號網(wǎng)絡連接
18.14.1 創(chuàng)建連接
18.14.2 配置連接屬性
18.14.3 配置到Internet的撥號網(wǎng)絡
18.15 小結(jié)
第5部分 可靠性管理
第19章 存儲管理
19.1 Windows 2003存儲概覽
19.2 存儲管理
19.2.1 性能和容量
19.2.2 高可用性
19.2.3 可恢復性
19.2.4 使用遺留系統(tǒng)的問題
19.3 磁盤管理服務
19.4 分區(qū)樣式
19.4.1 MBR磁盤
19.4.2 GPT磁盤
19.5 可移動存儲
19.6 遠程存儲和分級存儲管理
19.7 磁盤管理管理單元
19.8 基本存儲
19.8.1 主分區(qū)
19.8.2 擴展分區(qū)
19.8.3 基本卷
19.9 動態(tài)卷和容錯
19.9.1 動態(tài)磁盤
19.9.2 RAID-1:磁盤鏡像
19.9.3 RAID-5:帶奇偶校驗的容錯帶區(qū)卷
19.10 硬件RAID
19.11 動態(tài)存儲管理
19.11.1 基本磁盤轉(zhuǎn)化為動態(tài)磁盤
19.11.2 創(chuàng)建簡單卷
19.11.3 擴展簡單卷和跨區(qū)卷
19.11.4 創(chuàng)建和管理RAID-0卷(帶區(qū)卷)
19.11.5 創(chuàng)建和管理RAID-1卷
19.11.6 創(chuàng)建和管理RAID-5卷
19.11.7 導入磁盤
19.12 利用磁盤配額管理存儲
19.12.1 為什么需要磁盤配額
19.12.2 磁盤配額系統(tǒng)如何工作
19.12.3 設置磁盤配額
19.12.4 一般磁盤配額管理
19.13 故障修復
19.13.1 磁盤和卷的狀態(tài)
19.13.2 修復RAID冗余故障
19.14 小結(jié)
第20章 備份與恢復
20.1 為什么備份數(shù)據(jù)
20.2 備份哪些內(nèi)容
20.3 理解備份
20.3.1 理解檔案位
20.3.2 什么是備份
20.3.3 什么是恢復
20.3.4 備份程序如何工作
20.4 可移動存儲和介質(zhì)池
20.4.1 可移動存儲服務
20.4.2 可移動存儲數(shù)據(jù)庫
20.4.3 物理位置
20.4.4 介質(zhì)池
20.4.5 工作隊列和操作員請求
20.4.6 標注介質(zhì)
20.4.7 練習緩存和保存
20.5 建立數(shù)據(jù)備份/恢復的質(zhì)量基準
20.6 設置捕捉質(zhì)量
20.6.1 最佳備份時刻
20.6.2 備份長度
20.6.3 服務器和工作站備份
20.6.4 開放文件導致的困境
20.7 備份過程
20.8 進行備份
20.8.1 創(chuàng)建介質(zhì)池
20.8.2 權利和許可
20.8.3 源和目標
20.8.4 建立時間表
20.8.5 備份批處理文件和備份腳本
20.8.6 另一個NTBackup腳本
20.9 輪轉(zhuǎn)計劃
20.10 恢復數(shù)據(jù)
20.11 磁帶存放
20.12 備份帶寬
20.13 硬件和介質(zhì)格式
20.13.1 4mm數(shù)字式磁帶
20.13.2 8mm數(shù)字式磁帶
20.13.3 數(shù)字式線性磁帶
20.13.4 高級智能磁帶
20.13.5 QIC
20.13.6 LTO
20.14 使用Shadow Copy
20.15 小結(jié)
第21章 災難恢復
21.1 災難恢復計劃
21.1.1 策略和協(xié)議
21.1.2 文檔編制
21.1.3 災難恢復訓練和行動計劃
21.2 標識資源
21.3 開發(fā)響應計劃
21.4 測試響應計劃
21.5 模擬災難程序
21.6 理解容錯
21.7 確定薄弱環(huán)節(jié)
21.8 根據(jù)備份進行恢復
21.8.1 基本的操作系統(tǒng)的恢復
21.8.2 配置的恢復
21.9 鏡像的服務、數(shù)據(jù)和硬件
21.10 關鍵服務的恢復
21.10.1 活動目錄
21.10.2 DNS
21.10.3 注冊表
21.11 對機器崩潰的分析
21.12 小結(jié)
第22章 注冊表
22.1 注冊表的用途
22.2 注冊表的結(jié)構(gòu)
22.2.1 注冊表的蜂箱文件
22.2.2 鍵和值
22.3 注冊表編輯器
22.3.1 Regedit.exe
22.3.2 修改注冊表
22.3.3 導入和導出鍵
22.3.4 編輯遠程注冊表
22.3.5 加載和卸載蜂箱
22.4 注冊表的安全性
22.4.1 阻止對注冊表的訪問
22.4.2 對注冊表鍵設置權限
22.4.3 審核對注冊表的訪問
22.4.4 遠程注冊表訪問的安全性
22.5 小結(jié)
第23章 Windows Server 2003 審核
23.1 審核概述
23.2 配置審核
23.2.1 啟用審核策略
23.2.2 審核對象訪問
23.3 檢查審核報告
23.3.1 使用 Event Viewer
23.3.2 使用其他工具
23.4 審核策略
23.4.1 關閉審核
23.4.2 打開所有的審核
23.4.3 審核有問題的用戶
23.4.4 審核管理員
23.4.5 審核關鍵的文件和文件夾
23.5 小結(jié)
第24章 服務質(zhì)量等級
24.1 什么是服務質(zhì)量等級
24.1.1 服務質(zhì)量等級:例1
24.1.2 服務質(zhì)量等級:例2
24.1.3 服務質(zhì)量等級協(xié)議
24.2 服務質(zhì)量等級管理
24.2.1 問題檢測
24.2.3 性能管理
24.2.4 可用性
24.2.5 SLM設計
24.3 SLM和Windows Server 2003
24.4 Windows 2003系統(tǒng)監(jiān)控體系結(jié)構(gòu)
24.4.1 什么是速率和吞吐率
24.4.2 什么是隊列
24.4.3 什么是響應時間
24.4.4 性能對象如何工作
24.4.5 系統(tǒng)監(jiān)控工具
24.5 任務管理器
24.6 性能控制臺
24.6.1 系統(tǒng)監(jiān)控器
24.6.2 性能日志和告警
24.6.3 使用日志和告警
24.7 了解服務器
24.7.1 監(jiān)控瓶頸
24.7.2 了解服務器工作負荷
24.8 性能監(jiān)控開銷
24.9 小結(jié)
第25章 Windows 2003的高可用性服務
25.1 分析可伸縮性和可用性問題
25.1.1 向外伸展與向上伸展
25.1.2 負載平衡與故障轉(zhuǎn)移
25.1.3 容錯性與高可用性
25.1.4 群集的概念
25.2 服務器群集
25.2.1 服務器群集的概念
25.2.2 服務器群集的要求
25.2.3 服務器群集的設計和容量規(guī)劃
25.2.4 服務器群集的安裝和配置
25.2.5 服務器群集的管理
25.2.6 服務器群集的故障修復
25.3 網(wǎng)絡負載平衡群集
25.3.1 NLB群集的概念
25.3.2 NLB群集的要求
25.3.3 NLB群集的設計和容量規(guī)劃
25.3.4 NLB群集的安裝和配置
25.3.5 NLB群集的管理
25.3.6 NLB群集的故障修復
25.4 組件負載平衡群集和Application Center 2000
25.4.1 CLB群集的概念
25.4.2 CLB群集的要求
25.4.3 CLB群集的設計和容量規(guī)劃
25.4.4 CLB群集的安裝和配置
25.5 混合群集解決方案
25.6 群集網(wǎng)絡服務(WINS,DHCP)
25.7 群集文件服務和DFS
25.8 群集打印服務
25.9 群集應用程序
25.9.1 通用應用程序群集
25.9.2 通用腳本群集
25.9.3 群集分布式事務處理協(xié)調(diào)器
25.9.4 群集消息隊列
25.9.5 維護群集間的終端會話
25.9.6 MS SQL Server群集
25.9.7 Web服務器群集
25.10 小結(jié)
第6部分 文件、打印、Web和應用程序服務
第26章 Windows Server 2003文件系統(tǒng)
26.1 磁盤結(jié)構(gòu)概述
26.2 FAT16 和 FAT32
26.3 NTFS
26.3.1 NTFS的結(jié)構(gòu)
26.3.2 磁盤配額
26.3.3 解析點
26.3.4 加密文件系統(tǒng)
26.3.5 分級存儲管理
26.3.6 目錄連接
26.3.7 掛裝卷
26.4 選擇文件系統(tǒng)
26.5 優(yōu)化存儲空間
26.5.1 優(yōu)化簇尺寸
26.5.2 整理卷的碎片
26.5.3 在NTFS中使用磁盤壓縮
26.6 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
26.6.1 Dfs的結(jié)構(gòu)和術語
26.6.2 基于域的Dfs根目錄和獨立的Dfs根目錄
26.6.3 客戶端支持
26.6.4 復制
26.6.5 客戶端緩沖
26.6.6 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控制臺
26.6.7 創(chuàng)建和刪除Dfs根目錄
26.6.8 創(chuàng)建Dfs鏈接
26.6.9 使用目標
26.6.10 創(chuàng)建根目錄目標
26.6.11 配置復制
26.6.12 創(chuàng)建自定義的復制拓撲結(jié)構(gòu)
26.6.13 排除不需要復制的文件和文件夾
26.7 使用掛裝卷
26.7.1 卷的掛裝
26.7.2 卷的卸載
26.8 層次式存儲管理
26.8.1 HSM的工作機理
26.8.2 安裝和配置Remote Storage
26.8.3 管理卷
26.9 遠程存儲的局限性
26.10 為Macintosh提供的文件服務
26.10.1 FSM的安全性
26.10.2 FSM文件權限
26.10.3 在FSM文件名方面需要考慮的事項
26.10.4 安裝File Services for Macintosh
26.10.5 添加Macintosh卷
26.10.6 刪除Macintosh 卷
26.10.7 備份和恢復方面需要考慮的事項
26.11 為Unix提供的服務
26.11.1 安裝Services for Unix
26.11.2 配置User Name Mapping用戶名映射
26.11.3 配置NFS
26.11.4 設置NFS網(wǎng)關服務器
26.11.5 在Dfs中集成NFS共享
26.12 NetWare 集成
26.12.1 移植/集成工具
26.12.2 做好集成的準備
26.13 小結(jié)
第27章 共享、保護文件和文件夾
27.1 共享和保護數(shù)據(jù)
27.2 所有權
27.3 配置文件服務器角色
27.4 在活動目錄發(fā)布分享
27.5 創(chuàng)建共享
27.5.1 共享本地文件夾
27.5.2 使用File Server Management控制臺創(chuàng)建共享
27.6 共享屬性
27.6.1 拒絕
27.6.2 共享權限的積累
27.6.3 移動或復制文件夾
27.6.4 域內(nèi)共享
27.6.5 誰能共享文件夾
27.6.6 隱藏共享
27.7 連接共享
27.7.1 連接用戶到發(fā)布的共享
27.7.2 映射出用戶的DFS名字空間
27.8 管理共享
27.9 共享文件夾的常見策略
27.9.1 限制共享
27.9.2 設置應用程序共享點
27.9.3 設置數(shù)據(jù)共享點
27.10 脫機訪問
27.10.1 脫機屬性
27.10.2 同步緩存資源
27.11 使用權限保護文件和文件夾
27.12 權限類型
27.13 權限屬性
27.14 繼承性
27.15 獲得所有權
27.16 復制和移動
27.17 管理權限的策略
27.18 用加密文件系統(tǒng)保護文件
27.18.1 EFS工作原理
27.18.2 恢復能力和加密恢復策略
27.18.3 使用EFS
27.18.4 復制、移動和重命名加密文件
27.18.5 遠程訪問加密數(shù)據(jù)
27.18.6 共享加密數(shù)據(jù)
27.18.7 為多個用戶加密文件
27.18.8 備份和恢復加密數(shù)據(jù)
27.18.9 配置和使用恢復策略
27.19 小結(jié)
第28章 打印服務
28.1 理解Windows Server打印機服務
28.1.1 打印機服務:邏輯環(huán)境
28.1.2 打印機服務:物理環(huán)境
28.2 打印服務策略
28.2.1 打印機分類
28.2.2 創(chuàng)建打印組
28.2.3 創(chuàng)建打印網(wǎng)絡
28.2.4 保持驅(qū)動程序最新
28.3 安裝和設置打印機
28.3.1 安裝本地打印機
28.4 發(fā)布打印機
28.4.1 查找打印機
28.4.2 隱藏打印機
28.4.3 打印機池
28.4.4 裝載打印機端口
28.5 打印機管理
28.5.1 打印機管理
28.5.2 作業(yè)管理
28.5.3 高級假脫機選項
28.5.4 訪問控制
28.6 故障排除
28.6.1 服務器端的打印問題
28.6.2 客戶端的打印問題
28.6.3 啟用雙向打印
28.7 審核打印機使用率和管理
28.8 小結(jié)
第29章 Web,F(xiàn)TP和intranet服務
29.1 IIS 6.0的新特性
29.1.1 服務器承擔的新角色
29.1.2 更改
29.1.3 安全性方面的改動
29.1.4 護照和其他安全性上的改動
29.1.5 管理和管理上的改動
29.2 Web和FTP服務器管理概述
29.2.1 與Web相關的服務
29.2.2 Web服務檢查表
29.3 安裝IIS 6.0
29.4 配置和管理HTTP服務
29.4.1 Setup程序創(chuàng)建的默認站點
29.4.2 配置Web站點
29.4.3 備份和恢復配置數(shù)據(jù)
29.4.4 管理Web服務器
29.4.5 禁用Web服務器擴展
29.5 管理應用程序存儲池設置
29.6 配置和管理FTP服務
29.6.1 創(chuàng)建和配置FTP站點
29.6.2 管理FTP服務器
29.6.3 FTP客戶端訪問
29.7 配置和管理SMTP服務
29.7.1 SMTP服務概述
29.7.2 安裝SMTP
29.7.3 配置SMTP
29.8 配置和管理NNTP服務
29.8.1 安裝NNTP
29.8.2 配置NNTP
29.9 小結(jié)
第30章 終端服務
30.1 瘦客戶端/服務器計算
30.1.1 回顧:客戶端/服務器計算模型
30.1.2 回顧:大型機計算模型
30.1.3 進入Citrix系統(tǒng)
30.1.4 瘦客戶端/服務器計算模式
30.2 瘦客戶端/服務器的革命
30.2.1 數(shù)據(jù)I/O 應用
30.2.2 處理器和圖形集中的應用
30.2.3 壞軟件
30.2.4 瘦客戶端/服務器計算模型的優(yōu)點
30.2.5 瘦客戶端的缺點
30.3 終端服務體系結(jié)構(gòu)
30.3.1 管理用遠程桌面模式
30.3.2 全終端服務器
30.4 啟用終端服務
30.5 管理終端服務
30.5.1 終端服務管理器工具
30.5.2 終端服務配置工具
30.5.3 終端服務組策略
30.5.4 活動目錄用戶和計算機以及針對本地用戶和組的終端服務器擴展
30.5.5 命令行實用工具
30.5.6 終端服務WMI提供商
30.5.7 終端服務許可證
30.5.8 管理用遠程桌面模式的特點
30.6 全終端服務器模式的特點
30.6.1 桌面配置
30.6.2 應用程序發(fā)布的配置
30.6.3 安裝應用程序
30.6.4 打印機管理
30.7 遠程助理的特性
30.8 終端服務客戶端
30.8.1 在客戶端上配置終端服務
30.8.2 連接到服務器
30.8.3 優(yōu)化遠程桌面連接
30.8.4 會話加密的級別
30.8.5 遠程管理和Telnet
30.9 小結(jié)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