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算不上太長的小說,作者把它用一個個簡短短的片斷集結而成。故事情節(jié)如流水般舒緩流暢,自然明晰。雖沒有多么的跌宕起伏,卻能感受到濃濃地生活氣息,人物的鮮活,多變復雜的性格也使故事少有些戲劇色彩。小說從頭至尾通透出一股逼人的寒氣,無論如何的掙扎,依舊鉆不出漫無邊際的酸楚與凄涼。“海,橫在我們面前的,仍是茫茫的大海?!便皭澲^去的一切一切,渺茫的前方,迷離的神索。蘇青沒有渲染出如火般的熱情,不夠恨,亦不夠愛。而生活是瑣碎的,文字也就有些瑣碎起來。而它們的價值就是平實的反映了那個時代?!拔覀兌枷褚恢暌安菟频?,不知怎樣地出芽,漸漸長大,又不知怎樣地被連根拔起,扔在一邊,以后就只有行人的一偶回顧或踐踏了?!蔽覀儧]有選擇生與滅亡的權力,無情的秋風摧殘過后,將迅速萎蔫,心灰意冷,步入冬的漫長睡眠期。黑暗無窮無盡,無邊無際,沒有光澤,沒有夢幻,卻是純凈的,真實的,泛著輕微的哀愁。這便是那個時代的基調,無從選擇,盲然的邊唱邊喝。正如薩賓娜偶然間發(fā)現叛逆才是美的世界,本小說的主人公也如獲新生一樣:我是自由了,我得好好生活下去。前途可謂茫然,如能克服自身的孺弱,堅強的給自己一個新生,只要生命在延續(xù),太陽會把正直的光輝照耀到每一個陰暗的角落。蘇青的文字簡潔、凝煉,這是有別于一般女作家繁而冗的寫作風格,景只是稍加點綴的雕飾,對話及心理描寫占據了這一部小說最重的份額。構思采源于生活,現實的悲劇主題決定了本篇的陰晦色調。不緊不慢如老鐘般的步調,夜行人沉重的足音,并從鼻腔內發(fā)出抑抑的一聲嘆息:那遙遠處,水天交織的邊緣,總是虛虛實實,實實虛虛……在這樣水火融融、人畜共患的烽火年代,有一群不聞不問戰(zhàn)爭茍延殘存的人。忍不住想拿錢鐘書的《圍城》與之相比。在資產階級王國的最深夜,他們正強迫自己分離一種極度的歡欣,一種回歸和現生的歡欣。在《圍城》里我們看到的是黑色幽默的精彩一筆,《歧途佳人》則如陷入哀思中的稍顯平靜的大海。一面是百姓生死無所期,另一面國難當頭卜小利,夾雜在期間的知識分子只有兩頭棒呵。于是便有了方鴻漸,符眉英這類為前途苦悶彷徨而游離出現實之外的“虛空主義者”?!秶恰钒阎R分子的艱難事世做為明線,《歧途佳人》卻是暗線,最終的結果都在給讀者,或許也是給作者本人制造懸念,沉沉的黑夜和茫茫的大海機緣巧合般成了迷惘、焦灼的心情舞臺,寥寥的寒風夾帶著一無生氣的枯瘦黃葉,并喝著老樹的嗚咽,微憫來年的封冰解凍,依舊倚綠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