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上篇
第一章 中國民族學的新開端
第一節(jié) 1949年以前的中國民族學
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的傳播與延安時期的民族工作
第三節(jié) 民族訪問團的民族考察
第二章 中國特色的民族識別
第一節(jié) 識別民族的依據(jù)
第二節(jié) 民族識別的進程
第三節(jié) 幾種不同類型的民族識別
第四節(jié) 民族識別工作的意義
第五節(jié) 民族學工作者的貢獻
第三章 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調查
第一節(jié) 開展調理的背景及任務的提出
第二節(jié) 以社會形態(tài)為核心的前期田野調查
第三節(jié) 以編寫史志叢書為核心的調查研究階段
第四節(jié) 成就與教訓
第四章 少數(shù)民族社會形態(tài)研究
第一節(jié) 社會性質的實用性調查研究
第二節(jié) 原始社會形態(tài)研究
第三節(jié) 婦隸制社會形態(tài)研究
第四節(jié) 封建農奴制社會形態(tài)研究
第五章 民族學研究機構
第一節(jié) 開創(chuàng)時期的民族學研究機構
第二節(jié) 全國高校院系調整與中國民族學學科地位的確立
第三節(jié) 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的建立及其工作中心和發(fā)展方向
第四節(jié) 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的建立和發(fā)展
第五節(jié) 全國各地民族學研究機構的狀況及主要任務
第六節(jié) 民族博物館建設
第七節(jié) 人才培養(yǎng)
第六章 對外學術交流
第一節(jié) 與蘇聯(lián)民族學界的學術交流
第二節(jié) 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學術交流
第三節(jié) 功聯(lián)民族學對中國民族學的影響
下篇
第七章 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和人才培養(yǎng)
第一節(jié) 民族學研究機構的建立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學術團體的建立和發(fā)展
……
結語
后記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