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1895~1967)現(xiàn)代作家。原名張心遠,筆名愁花恨水生、恨水。祖籍安徽潛山,生于江西廣信。從小喜讀中外文學作品。少年時代主要在江西讀私塾。16歲回潛山自學。后考入蒙藏墾殖學校,因學校解散而返鄉(xiāng)。1918年任蕪湖《皖江日報》編輯,開始寫作生涯。1919年發(fā)表第一篇小說《南國相思譜》。同年赴北京,任《益報》校對、上?!渡陥蟆否v京辦事處編輯、北京世界通訊社編輯。1924年主編《世界晚報》副刊《夜光》,此后創(chuàng)作了大量社會言情小說。1935年舉家遷至上海,編輯《立報》副刊《花果山》。次年往南京與張友鸞創(chuàng)辦《南京人報》,編輯副刊《南華經》??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到重慶,任《新民報》主筆,并主編副刊,被推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理事,寫了許多小說和詩文。1946年任北平《新民報》總經理,編輯副刊《北海》。1948年辭去《新民報》職務,結束了40年的新聞生涯。1949年初發(fā)表他的回憶自己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寫作生涯口億》。此后任文化部顧問、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所寫長篇小說《秋江》、《孔雀東南飛》、《鳳求凰》等發(fā)表于香港、上海等地的報刊上。張恨水的小說取材廣闊,新聞性強,追求情節(jié)的曲折起伏,故事的生動有味,注重語言的平易曉暢,注意讀者的審美心理和欣賞習慣,運用章回體這一藝術形式表現(xiàn)現(xiàn)代生活,茅盾說:“在近三十年來,運用‘章回體’而能善為揚棄,使‘章回體’延續(xù)了新生命的,應當首推張恨水先生?!保ā蛾P于〈呂梁英雄傳〉》,《中華論叢》第2卷第1期,1946年9月1日)張恨水一生寫了約3000萬字的作品,中長篇小說達100余部。他是由深受鴛鴦蝴蝶派影響的舊派小說向現(xiàn)代小說過渡的代表性作家。20~30年代初所寫的言情小說《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緣》,通過戀愛悲劇反映軍閥統(tǒng)治下的黑暗現(xiàn)實。后者更是風靡一時,它將言情內容與傳奇成分讀為一體,在傳統(tǒng)章回體式中融入西洋小說技法,吸引了各個層次的廣大讀者?!熬拧ひ话恕笔伦兒笏鶎懙囊钥箲?zhàn)為題材的“國難小說”,如收在《彎弓集》內的短篇小說,意在“鼓勵民氣”(《彎弓集·序》)。中篇小說《巷戰(zhàn)之夜》,則直接描寫天津愛國軍民反抗侵略、浴血奮戰(zhàn),藝術視野趨于開闊,格調趨于豪放。寫于抗戰(zhàn)時期和抗戰(zhàn)勝利后的長篇小說《八十一夢》和《五子登科》是揭露國民黨腐敗統(tǒng)治的社會諷刺小說,巧于構思,富于想象,諷喻辛辣,現(xiàn)實主義成分明顯增強。此外,長篇小說《落霞孤鶩》、《銀漢雙星》、《滿江紅》、《夜深沉》、《蜀道難》、《水滸新傳》、《大江東去》、《石頭城外》、《熱血之花》、《紙醉金迷》、《魍魎世界》等都是有影響的作品。還著有古典文學論集《水滸人物論贊》、散文集《山窗小品》,以及大量雜文和詩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