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證明,國家的昌盛、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穩(wěn)定和人民的安居樂業(yè),都離不開法律的維系和法制的保障。伴隨著歷史性變革的20年,特別是從1986年開展全民普法教育以來,人民群眾學法用法的熱情日益高漲,依法辦事的觀念不斷增強。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浙江法制報》直接為讀者服務的優(yōu)秀欄目——“法律信箱”應運而生。廣大讀者抱者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迫切愿望,用來信詢問的方式,紛紛求助于《浙江法制報》,每年都有幾百上千封來信,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婚姻家庭、繼承收養(yǎng)、租賃借貸、買賣合同,有刑犯罪、行政執(zhí)法和各類訴訟問題,等等。《浙江法制報》本著“法律便民、服務讀者”的宗旨,組織和聘請部分法律專家,從來信中篩選出有代表性的一些涉法問題,在每期報紙上有針對性地予以解答。20年來,他們懷著滿腔熱情,以法律為武器,在“法律信箱”欄目解答了數(shù)以千計的法律問題,為讀者釋疑解惑,有的依此打贏了官司,有的排解了糾紛,有的化解了矛盾。此舉不僅幫助讀者維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而且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在《浙江法制報》創(chuàng)刊20周年之際,他們從近幾年的“法律信箱”中精選出四百多個法律問題,編輯成書,回報讀者。我認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