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育教育學理論課程社會學研究(新世紀版)

課程社會學研究(新世紀版)

課程社會學研究(新世紀版)

定 價:¥23.40

作 者: 吳康寧主編
出版社: 江蘇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當代教育新理論叢書 新世紀版
標 簽: 教育學

ISBN: 9787534355035 出版時間: 2004-06-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48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社會學視野中的課程研究:領域概述;知識的控制與分等:課程結構的社會學研究;價值的定位與架構:課程標準的社會學研究等。

作者簡介

暫缺《課程社會學研究(新世紀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社會學視野中的課程研究:領域概述
第一節(jié) 課程社會學研究的功用
一、課程社會學研究與課程理論
二、課程社會學研究與課程決策
三、課程社會學研究與課程實踐
第二節(jié) 課程社會學研究的對象
一、課程社會學研究對象的“時間性區(qū)分”
二、課程社會學研究對象的“空間性區(qū)分”
第三節(jié) 課程社會學研究的方式
一、課程社會學研究的基本視角
二、課程社會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課程社會學研究的基本路徑
四、課程社會學研究的理論基礎
五、課程研究的學科方式比較
第二章 知識的控制與分等:課程結構的社會學研究
第一節(jié) 課程門類的分析
一、從課程發(fā)展主體看
二、從課程類型看
第二節(jié) 學科結構的分析
一、從歷史的角度看學科結構的變化
二、當代學校課程中學科構成的新特征
第三節(jié) 學科知識結構的分析
一、“主題”的構成
二、“人物”的分布
三、“知識量”的分配
結語:知識的控制與分等--“課程結構”的社會學釋義
第三章 價值的定位與架構:課程標準的社會學研究
第一節(jié) 課程標準的社會形成
一、價值的失諧與應對:課程標準編訂的緣由
二、價值的偏越與規(guī)限:課程標準成形的機制
第二節(jié) 課程標準的文化差異:比較分析
一、“法定的”學生“品德”與“品德教育”
二、學生認識“社會”的“知識法規(guī)”
結語:價值的定位與架構--“課程標準”的社會學釋義
第四章 觀念的吻應與偏離:課程內容的社會學研究
第一節(jié) 課程內容與社會控制
一、教育與控制的內在關聯(lián)
二、不同學科課程內容的社會控制意涵
三、思想性內容與社會控制
四、工具性內容與社會控制
五、情意性內容與社會控制
第二節(jié) 課程內容與社會差異
一、視域的分歧
二、社會角色的呈現(xiàn)
第三節(jié) 課程內容的社會文化闡釋
一、教科書中的文化構成
二、教科書中的童話世界:一個社會學視角的解讀
第四節(jié) 課程內容的話語策略
一、教科書話語呈現(xiàn)的蒙太奇
二、修辭:作為一種話語轉化策略
結語:觀念的吻應與偏離--“課程內容”的社會學釋義
第五章 意義的生成與變型:課堂授受的社會學研究
第一節(jié) 課程授受的“麥當勞”化
一、課程授受中的“效率至上”
二、課程授受中的“數(shù)目化管理”
三、課程授受中的“預測與意外”
四、課程授受中的“控制與失控”
第二節(jié) 課程傳授中的意義產生
一、敘述語言的日常化
二、人物形象的市民化
三、“師定文化”的民俗化
四、社會運動的戲劇化
第三節(jié) 課程接受中的意義生產
一、教學敘述
二、管理敘述
三、教師視界
四、學生闡釋
第四節(jié) 從斷裂到延續(xù),從授受到對話:一個烏托邦嗎?
結語:意義的生成與變型--“課程授受”的社會學釋義
第六章 目標的認定與監(jiān)控:課程評價的社會學研究
第一節(jié) 社會學視野中的課程評價
一、課程評價是對“法定知識”的確認
二、課程評價是對課程實施活動的監(jiān)控
三、課程評價是對社會控制達成程度的認定
第二節(jié) 統(tǒng)攝與驅動:教科書評審的社會學研究
一、教科書管理概觀
二、職責與權力
三、意志與利益
四、權威與分等
五、社會控制:統(tǒng)攝與驅動
第三節(jié) 規(guī)范與監(jiān)控:教學評價的社會學研究
一、標準與價值
二、規(guī)范與認同
三、監(jiān)控與調適
四、作為一種學校管理技術
第四節(jié) 認定與選拔:考試的社會學研究
第七章 西方課程社會學研究概覽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