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會比水更柔情,沐浴洗滌肉體,也凈化靈魂,當你像嬰兒般赤裸在沐浴的溫柔世界里,物欲和仇恨,進攻與防范,都將蕩然無存。沐浴是文明的日課,沐浴是人生的禮拜,沐浴使我們純潔,哪怕只是那么一瞬。人到中年,才會注意原先認為簡單的事物,比如水。水是人的環(huán)境、人的依托。早在母腹中,人就已經庇于羊水的呵護了。大而言之,水是一切生命的母親。尤其是,水不僅賦予了人類以生命,還為人類孕育了令他們自傲不已的文明。人之受惠于水,終生不輟。從降生到辭世,水都在輕柔無聲地撫慰和哺育著每個人。水之大德,在它施惠之后就悄然隱沒在土地中,居于下,不在高處爭鋒,人往往得福而并不自如。先哲謂“上善若水”,正緣于水的至大至德,至善至美。人可以不感謝水,但是絕不可以輕視水,甚至糟蹋水。人們每天都在飲用水,在水中沐浴,并且欣然接受了一種世界觀: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分子式寫作H2O。此外,這個世界觀還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物質構成的,都可以窮究出它們的義理。于是,靈性被顛覆了,精神被瓦解了,信仰被弱化了,人類失去了崇拜對象。然而在人類的童年時代,一些美好的情操至今仍還令人感動,比如對造物主的感恩、對水的崇拜。以沐浴而論,世界上許多優(yōu)秀民族都不認為它僅僅是潔身行為。在華夏,沐浴就曾經是宗教儀規(guī):是人文典章;是民俗吉禮……在那個時期,水曾經是神圣的;沐浴曾經是一種美。學會理解最簡單的事物,也許正是走向成熟的起點。作者簡介:李書崇,人文學者。主要著述和譯作有《與死亡言和》《司馬遷傳》《東西方性文化》《意識形態(tài)與烏托邦》(KarlMannheim:IdeologyandUtopia)《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H.Blackburn:CharlotteBronte’sJandEyre):主持翻譯過大型學術匯編《性學總覽》(J.Money&H.Musaph:HandbookofSexology)。近年來涉足在文化人類學領域,尤為關注東西方文化的比較研究,所以將自己的著述戲稱為“騎墻書”。目錄:浴日于東方“諾貝爾洗澡獎”獲得者風呂人生浴蘭湯兮沐芳澡身而浴德溫泉水滑洗凝脂浴日月于甘淵與水共舞洗月在西方銀色的沐浴沉浮在羅馬浴場中沐浴的最后歡宴干洗時代偷窺之路技術時代的沐浴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