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越文化研究為中心,從歷史、考古、哲學、文學、藝術、經濟、宗教、民俗、語言文字等諸多領域,論述了東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和越文化在中國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鑒于東亞地區(qū)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呈彼此互動的太勢,國內學者特別強調關注域外文化對本土文化研究的重要意義,或針對東亞周邊國家之間的文化關系,特別是日本、韓國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許多值得思考的課題海外學者則對中國區(qū)域文化的個案尤為關注。本書收錄的韓國祥明大學的專題論文,就是他們對吳越地區(qū)經濟、文化、藝術、方言、電影、風俗等全方位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對越文化多層面、多視覺的探討可以說是本書的主要特色。趙文化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在中國文明史和東亞文化圈中有特殊地位。以越文化為區(qū)域研究在中國學術史上有久遠的淵源。從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的發(fā)現,有力地證明了古越文化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搖籃之一。夏商周時代,越地不僅與中原文化有密切交往,而且以其鮮明的地域特色閃耀在中華文明的版圖上。越文化的形成發(fā)展,實際上包含著一個動態(tài)的歷史演變過程。本書對越文化的名稱、內涵的論證和對越文化的考古發(fā)現,地域特征、名人淵藪、語言文學、宗教風俗的研究都能加深我們對越文化豐富內涵和深厚蘊藉的整體認識。本書作者中既有德高望重、蜚聲海外的著名學者,如李學勤、章培恒、陳伯海、董乃斌、等先生,也有韓國、日本的學界精英,更有許多活躍在國內學術界的高校,科研機構的文史工作者。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研究者深厚的研究功力和治學謹嚴而?揮詿蔥碌難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