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1895—1976)現代作家、學者。原名林樂和,曾用名林玉堂、毛驢、宰予、薩天師等。福建龍溪人。1916年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1919年起先后在美國哈佛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留學。1923年回國后,在北京大學及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任教。曾因反對軍閥專制,被北洋政府通緝。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職,1927年在武漢國民政府任外交部秘書,半年后到上海,決心以寫作為職業(yè)。20年代,作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寫了許多針砭時弊的戰(zhàn)斗性雜文,收入《剪拂集》中。1932年開始,陸續(xù)創(chuàng)辦刊物《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積極推進小品文創(chuàng)作,主張“幽默”、“性靈”,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成為“論語派”代表人物。此間作品收入散文集《大荒集》《我的話》中。1935年用英語作《吾國與吾民》,在美國暢銷。1936年到美國定居,以著作為生,主要用英語寫作,至1965年,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京華煙云》、《風聲鶴唳》、《朱門》、《唐人街》,小品集《生活的藝術》,翻譯《老子》、《莊子》等。1966年回臺灣定居。有評論集《無所不談合集》等。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