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元光,1952年11月出生于江蘇射陽。先后在蘭州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yè)、復旦大學新聞系新聞專業(yè)、美國夏威夷大學大眾傳播專業(yè)學習;美國EWC訪問學人。1984年從事新聞教育,曾任蘭州大學新聞系教研室主任,蘭州大學西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大學新聞系主任;現(xiàn)任上海大學傳媒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副院長,上海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博導,教育部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先后承擔國家社科項目4項,國家教委、省部項目9項。主要是:“新聞與現(xiàn)代化建設”(子課題)(“七五”國家社科重點),“社會主義傳播道德研究”(“八五”國家社科重點),“大眾傳播學的定量研究方法”(國家教委),“互聯(lián)網對信息傳播及人們精神文化生活影響研究”等?,F(xiàn)主持國家社科項目一項。上海市社科項目兩項、國家體育總局社科項目一項。主要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新聞媒體競爭力研究”(2004年國家社科),“文化消費與先進文化發(fā)展研究”(上海市社科),“體育信息傳播社會影響研究”(國家體育總局社科),“新聞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上海市社科)。出版專著(主編)12部,主要有:《傳播學原理與應用》(蘭州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現(xiàn)代宣傳學概論》(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撞擊下的浮躁與選擇——當代中國西北人的文化價值觀》(蘭州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傳播學通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傳播道德論》(上海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大眾傳播學的定量研究方法》(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20世紀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傳播學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傳播學的研究理論與方法》(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中國傳播思想史》等。發(fā)表論文(譯文)50余篇,主要有:《論傳播學的中國化》,《論新聞宣傳與客觀報道》,《弱勢群體在中國電視上的弱勢地位》,《中國影視文化傳播策略檢討》等。曾獲國家教委人文社科獎(《撞擊下的浮躁與選擇》),優(yōu)秀教材獎(《傳播學通論》、《傳播學原理與應用》),省優(yōu)秀園丁獎、上海市育才獎、省優(yōu)秀圖書獎(《傳播學原理與應用》),上海市社科獎(《傳播學的研究理論與方法》)等。主要研究領域:傳播學理論、傳播學研究方法、傳播社會學、文化傳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