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對于—般文化讀者來說,尤其容易熟悉。這段歷史的時間雖短,卻顯得威武雄壯,氣象萬千。這是一部極其值得人們去品味、去研究的始終生動不已的精彩篇章。從三國那個時代起,到陳壽寫《三國志》,裴松之為陳壽《三國志》作注,再到宋元話本、三國故事和三國戲曲,乃至各種各樣的三國題材的文化藝術,甚至直到如今的“大話三國”、“水煮三國”等等,三國故事確實為許許多多的人所津津樂道。這種狀況非但永遠不會出現盡頭,反而越來越表現得精彩紛呈。《話說中國》作為融故事體的文本閱讀、精彩細膩的圖片鑒賞、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于一體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其中包含著無數令人神往的中國歷史的秀美景致,它們經緯交織,互為表里,形成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如同游覽名山大川離不開導游和地圖的指點,通過以下圖例的導讀提示,讀者定能夠盡興飽覽祖國歷史美景,流連忘返。整個版面構成充分體現出本書以故事體文本為主體的特點,體現出本書作為歷史百科全書的知識信息密集、圖文并重、檢索便捷的特點,使讀者在本書任何一個頁面上,都能感受到歷史文化的魅力與編纂創(chuàng)意的匠心。為了更好地理解故事,在實際學習生活中運用故事,本書在故事體文本中,特地為讀者準備了故事導讀、故事段落標題與故事編號等三個重要內容。故事導讀足概述故事精要,它與故事段落標題,都足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精髓,同時讓讀者以一種輕松便捷的方式快速獲得文本重要信息。故事編號則與檢索系統有關。在每一則故事中,都含有故事核心內容(即故事內核)、故事人物和故事典故等基本要素。本書將此三要素提煉出來,標注在每則故事的上角(加上故事來源),并匯編成索引置于書末。故事編號則與書后編制的“人物”“典故”“關鍵詞”等三個索引相聯系。索引的巨大信息量和實用性,是本書的一個重大特點。以密集的信息,彌補故事敘述中知識點不足的局限,從而使故事的感性沖擊力與歷史知識的理性總結達成高度的統一。它讓讀者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既享受了故事所帶來的審美快感,同時又能尋繹歷史的大智慧。如“中國大事記”“世界大事記”“歷史文化百科”“歷史大考場”和圖片說明文字等專欄中的有關內容,都是經過精心選擇的練達的知識板塊,既是歷史知識的精華,又是廣泛體現“活”的歷史,體現當時社會人生百態(tài),體現當時尋常百姓的尋常生活。與此相配伍的,是便捷的“中國歷史文化百科”檢索系統。圖片內容涵蓋面廣泛,能...[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