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的成立是以人的審美活動為提前的。美只能存在于人的審美活動之中。談美學不能不從人的審美活動開始。會審美,當然未必一定要懂美學,但懂美學對于提高審美修養(yǎng)無疑是有幫助的。美,總是充滿靈魂的迷幻色彩,它是感性的,活生生的。但美學是理論,決難免有些枯燥。但愿我的講演,不致敗壞大家對美的興趣。陳望衡,湖南邵陽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美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景觀文化研究規(guī)劃中心主任,國際應用美學研究會國際咨詢委員會副主席。主要從事美學、藝術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與教學。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學術月刊》、《人民日報》等報刊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主要學術著作有《中國古典美學史》、《二十世紀中國古典美學本體論問題》、《當代美學原理》、《玄妙的太和之道——中國古代哲人的境界觀》等。很高興能在新加坡民朋友們討論美學問題。新加坡是個幸福而又美麗的國家。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談美,的確是很高雅的事。審美需要一定的物質生活作基礎。馬克思說:“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美麗的景色都沒有什么感覺?!睂τ陴嚹c轆轆的人來說,還有什么美食不美食之別呢?雖然人只要解決生存問題就有對美的追求,但是優(yōu)物質生活越優(yōu)裕也就相應地對精神生活包括審美要求越高。新加坡社會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