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敏捷管理
第1章 敏捷管理理論
1. 1 約束理論
1. 2 恰好及時庫存
1. 3 質量
1. 4 精益生產
1. 5 六西格瑪
1. 6 理論的比較
1. 7 科學開發(fā)的三階段
1. 8 敏捷管理的科學證明
1. 9 實驗過程與已定義過程
1. 10 收斂過程與發(fā)散過程
1. 11 混沌理論與不確定性
1. 12 系統(tǒng)思考機構與學習機構
1. 13 突創(chuàng)論
1. 14 小結
第2章 系統(tǒng)管理核算
2. 1 -般系統(tǒng)
2. 2 細節(jié)復雜性與系統(tǒng)復雜性
2. 3 一般系統(tǒng)的產出核算
2. 4 一種軟件開發(fā)系統(tǒng)
2. 5 一種更復雜的軟件開發(fā)系統(tǒng)
2. 6 系統(tǒng)目標
2. 7 一般業(yè)務系統(tǒng)的財務測度
2. 8 軟件開發(fā)系統(tǒng)的財務測度
2. 9 預測未來
2. 10 構建問題框架
2. 11 理解價值鏈中的軟件生產
2. 12 產出核算與成本核算
2. 13 小結
第3章 軟件生產中的約束理論
3. 1 約束理論的5個基本步驟
3. 2 標識和充分利用約束
3. 3 易退化的需求
3. 4 空閑會產生渙散
3. 5 提升約束
3. 6 投入焦點
3. 7 每天8小時工作制是提升系統(tǒng)約束的
最好選擇嗎
3. 8 小結
第4章 不確定性的處理
4. 1 軟件開發(fā)的5種約束
4. 2 聚合降低不確定性
4. 3 小結
第5章 軟件生產測度
5. 1 測度的選擇
5. 2 敏捷軟件生產測度
5. 3 傳統(tǒng)軟件生產測度
5. 4 軟件生產系統(tǒng)中的庫存測量
5. 5 庫存的表示
5. 6 產量的測量
5. 7 流轉時間
5. 8 單位運營支出
5. 9 小結
第6章 敏捷項目管理
6. 1 項目管理的傳統(tǒng)模型與RAD模型
6. 2 任務策劃與工作量跟蹤
6. 3 項目經理的新工作
6. 4 小結
第7章 敏捷項目策劃
7. 1 項目緩沖區(qū)
7. 2 邏輯庫存集合
7. 3 關鍵路徑與并行路徑
7. 4 早啟動
7. 5 晚啟動
7. 6 饋入緩沖區(qū)
7. 7 緩沖區(qū)的使用
7. 8 敏捷項目跟蹤測度
7. 9 資源約束
7. 10 關鍵鏈與關鍵路徑
7. 11 小結
第8章 敏捷經理的新工作
8. 1 敏捷經理的新角色
8. 2 開發(fā)經理角色
8. 3 程序或版本經理角色
8. 4 產品經理角色
8. 5 項目經理角色
8. 6 角色與職位
第9章 敏捷開發(fā)管理
9. 1 開發(fā)經理角色
9. 2 標識價值流
9. 3 標識瓶頸
9. 4 瓶頸的真正成本
9. 5 恢復與伸展軟件生產約束
9. 6 低質量的真正成本
9. 7 回歸效應
9. 8 提高瓶頸處的質量
9. 9 批量規(guī)模對庫存流的影響
9. 10 監(jiān)視累積流轉
9. 11 直觀控制
9. 12 小結
第10章 軟件資源策劃
10. 1 制造業(yè)資源策劃(MRP)
10. 2 定音鼓
10. 3 策劃將需求釋放到系統(tǒng)中
10. 4 小結
第11章 一種敏捷成熟度模型
11. 1 一種新的成熟度模型
11. 2 小結
第12章 建立控制規(guī)則
12. 1 使自適應行為能夠出現
12. 2 敏捷執(zhí)行經理的作用
12. 3 Reinertsen的三層控制
12. 4 過程改進問題
12. 5 生產率測度的問題
12. 6 成熟度提高過程中的控制規(guī)則
12. 7 經理們的控制規(guī)則
12. 8 工程師們的控制規(guī)則
12. 9 團隊度量
第13章 員工使用決策
13. 1 人員外流
13. 2 約束資源外流造成的產出損失
13. 3 理解系統(tǒng)約束是基礎
13. 4 外包決策
第14章 運營評審
14. 1 目的
14. 2 與會者
14. 3 時間安排
14. 4 信息而不是數據
14. 5 小結
第15章 盯部門中的敏捷管理
15. 1 企業(yè)盯部門對增值的貢獻
15. 2 通過財務測度掌握情況
15. 3 更有效益的企業(yè)IT部門
15. 4 小結
第16章 敏捷產品管理
16. 1 銷售與產出
16. 2 學習并不局限于工程
16. 3 軟件產品開發(fā)的管理核算
16. 4 軟件產品開發(fā)的產出核算
16. 5 基于時間的產出模型的適用性
16. 6 軟件產品開發(fā)的成本核算
16. 7 產出模型與成本模型
16. 8 進行動態(tài)投入
16. 9 產品組合
16. 10 管理功能集約束
16. 11 當收入是目標時的產品組合
16. 12 產品組合與對投入的影響
16. 13 產品組合. 風險與延期
及對運營支出的影響
16. 14 小結
第17章 軟件服務的財務測度
17. 1 定義軟件服務
17. 2 服務企業(yè)經濟學
17. 3 確定軟件服務的產出
17. 4 服務的運營支出
17. 5 服務的凈利潤
17. 6 服務的投入回報
17. 7 確定版本價值
17. 8 通過服務版本得到的利潤與投入回報
17. 9 產品組合
17. 10 應對不確定性
笫18章 企業(yè)運用敏捷方法的好處
18. 1 敏捷方法原則
18. 2 不只是敏捷
18. 3 實現可盈利的開發(fā)
第二部分 方法研究
第19章 傳統(tǒng)方法的生產測度
19. 1 軟件開發(fā)生存周期
19. 2 統(tǒng)一開發(fā)過程
第20章 傳統(tǒng)方法中的財務測度
20. 1 庫存
20. 2 投入
20. 3 運營支出
20. 4 產出
20. 5 結構化方法中的凈利潤
20. 6 結構化方法中的投入回報
20. 7 變更核算
第21章 FDD中的生產測度
21. 1 FDD概述
21. 2 特性定義
21. 3 敏捷管理理論與FDD
21. 4 過程步驟與FDD
21. 5 估計FDD項日的運營支出
21. 6 經驗建模方法
21. 7 FDD的工作量估計
21. 8 成功規(guī)則
第22章 FDD的項目管理
22. 1 有計劃的裝配線內的自組織構造
22. 2 特性集
22. 3 構建批處理組
22. 4 用戶界面特性集
22. 5 主題域
22. 6 特性生存周期
22. 7 FDD中的過程控制
22. 8 估計與約定的特性
22. 9 確定FDD項目的進度計劃
22. 10 確定主題域和特性集的進度計劃
22. 11 FDD的工作流程
22. 12 FDD的知識管理與直觀控制
22. 13 FDD的執(zhí)行管理測度
第23章 FDD的過程要素說明
23. 1 充分利用工程資源
23. 2 文件訪問約束:類擁有關系
23. 3 開發(fā)人員資源約束:特性小組
與手術小組
23. 4 準備時間約束:首席程序員工作包
23. 5 批處理的規(guī)模
23. 6 特性集約束:經過排序的特性列表
23. 7 時間約束與緩沖區(qū)
23. 8 預算約束:庫存控制與緩沖區(qū)
23. 9 測試瓶頸
23. 10 高級建模技術
23. 11 FDD中的庫存管理
23. 12 早點名
23. 13 FDD怎樣改進S曲線效應
23. 14 時間約束的再研究
23. 15 局部余量問題
23. 16 利用英雄作用
第24章 FDD的財務測度
24. 1 FDD中的庫存
24. 2 FDD中的投入
24. 3 FDD中的運營支出
24. 4 FDD中的產出
24. 5 FDD中的增值
24. 6 FDD中的投入回報
24. 7 考慮變更
24. 8 考慮返工
24. 9 避免重復統(tǒng)計
第25章 極限編程中的生產測度
25. 1 極限編程中的測度
25. 2 原材料
25. 3 庫存
25. 4 任務
25. 5 產出
25. 6 生產平
25. 7 庫存跟蹤
25. 8 流轉時間
25. 9 處理步驟的時間
25. 10 庫存控制
25. 11 投入
25. 12 風險觀念
25. 13 測試
25. 14 流水線
25. 15 重構
25. 16 極限編程中的上層管理測度
第26章 極限編程過程要素介紹
26. 1 評估用戶情節(jié)
26. 2 確定情節(jié)的優(yōu)先級
26. 3 選擇理論
26. 4 策劃博弈
26. 5 連續(xù)集成
26. 6 集成測試
26. 7 結對編程
26. 8 站立會議
26. 9 單元測試
26. 10 集體擁有關系
26. 11 重構
26. 12 每周40小時工作制
26. 13 現場客戶
26. 14 通才
26. 15 消除與保護. 從屬和提升
第27章 極限編程中的財務測度
27. 1 極限編程中的庫存
27. 2 極限編程中的投入
27. 3 極限編程中的運營支出
27. 4 極限編程中的產出
27. 5 極限編程中的凈利潤
27. 6 極限編程中的投入回報
27. 7 考慮變更
27. 8 考慮返工
27. 9 變更成本曲線
第28章 Scrum中的生產測度
28. 1 背景
28. 2 原材料
28. 3 庫存
28. 4 產出
28. 5 生產率
28. 6 測度
28. 7 短距策劃與項目管理
28. 8 庫存跟蹤
28. 9 流轉時間
28. 10 過程步驟時間
28. 11 禁止突擊
28. 12 庫存控制
28. 13 投入
28. 14 風險理念
28. 15 測試
28. 16 流水線
28. 17 重構
28. 18 Scrum中的上層管理測度
第29章 Scrum過程要素介紹
29. 1 Scrum控制者
29. 2 產品任務單
29. 3 30天短距
29. 4 版本
29. 5 短距的目標承諾
29. 6 Scrum會議
29. 7 團隊規(guī)模
29. 8 團隊組成
29. 9 工作環(huán)境
29. 10 短距評審
29. 11 工程實踐
第30章 RAD過程要素介紹
30. 1 RAD原理
30. 2 庫存限制
30. 3 流轉時間
30. 4 運營支出
30. 5 RAD方法的局限性
第三部分 各種方法之間的比較
第31章 辯論
31. 1 傳統(tǒng)測度與敏捷原則
31. 2 專才與通才
31. 3 增加更多的人手會使項目延遲更多
第32章 控制狀態(tài)與減少變數
32. 1 理想狀態(tài)
32. 2 門限狀態(tài)
32. 3 混沌邊緣狀態(tài)
32. 4 混沌狀態(tài)
32. 5 理解未知的宇宙
32. 6 提高分析和建模成熟度
32. 7 提高過程成熟度
32. 8 FDD既關注變數, 也關注質量和庫存
32. 9 極限編程關注質量和更短的流轉時間
32. 10 各種方法關注點的比較
32. 11 尋求提高過程的成熟度
第33章 生產測度的比較
33. 1 FDD
33. 2 極限編程
33. 3 Scrum
33. 4 傳統(tǒng)方法--功能點
33. 5 傳統(tǒng)方法--統(tǒng)一開發(fā)過程
33. 6 小結
第34章 敏捷方法的可使用性
34. 1 劃分處理空間
34. 2 什么是敏捷性
34. 3 規(guī)模與應對突擊要求的能力
34. 4 統(tǒng)計過程控制與敏捷方法
34. 5 這意味著什么
34. 6 可傳遞的質量改進
34. 7 小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