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究竟是一本什么書?眾說不一。我認為,這是我國古代一本專門論述軍事欺騙的兵書。此書從首計“瞞天過?!钡侥┯嫛白邽樯稀保贾v的是關于軍事欺騙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該書以《周易》的某些觀點為理論依據(jù),以軍事應用為寫作目的,對軍事欺騙藝術作了分門別類、深入淺出、形象簡練的論述,堪稱是我國古代一部關于軍事欺騙謀略藝術的集成之作。我國古代一些兵書中雖都有論述軍事欺騙的內容, 《孫子兵法》是論述這一方面內容的鼻祖,但不是專門論述軍事欺騙的著作,最早專門論述軍事欺騙的兵書,則應是《三十六計》。該書在論述軍事欺騙的方法、軍事欺騙的哲理等方面,深化、具體化了《孫子兵法》的思想,在某些方面有新的發(fā)展,對在現(xiàn)代高技術戰(zhàn)爭條件下如何進行軍事欺騙,仍有重要的借鑒價值。《三十六計》認為,軍事欺騙雖然“變化萬端,恢詭奇譎,光怪陸離,不可捉摸”,但亦有“一定之規(guī)”,即其中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這種規(guī)律集中體現(xiàn)在“數(shù)”“術”相有和“陰陽燮理”兩個方面。該書在《總說》中提出了“數(shù)中有術,術中有數(shù)”的觀點。這里的“數(shù)”指的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客觀規(guī)律, “術”則是進行軍事欺騙的權謀。兩者之中,第一位的是掌握軍事斗爭的規(guī)律,因為只有掌握了軍事斗爭的規(guī)律,才可能真正掌握軍事欺騙的謀略。讀者可以發(fā)現(xiàn),該書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每一計中一般都是先講軍事欺騙之謀,后引《周易》之言。前者(術)是對后者(數(shù))的具體運用;后者則是對前者哲學基礎的揭示。如此,每一計都做到了“數(shù)術”相有,即每一計都是既講軍事欺騙之術,又論軍事欺騙的規(guī)律;既講對策,又講基本理論,以使人能在“變化萬端”之中靈活運用或識破軍事欺騙之術而不拘泥于一法。此書的這種寫作方法不僅使兵法與哲理融為一體,相互為用,而且在編撰體例上,也較其他兵書有創(chuàng)新之處。著力揭示“陰陽”這對最重要的軍事學范疇的辯證關系及其在軍事欺騙中的指導作用,是此書的又一重要特點。作者認為,“陰陽燮(xi è音謝)理”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一條基本規(guī)律。為此,書中對數(shù)術、常變、共分、損益、剛柔、實誑、動靜、擒縱、主客、癡癲、死生等范疇的含義及其在軍事欺騙中的運用作了較為深刻的探討。如作者對物極必反的規(guī)律及其在軍事欺騙中的應用就有獨到的認識,因此在首計“瞞天過?!敝刑岢觥皞渲軇t意殆,常見則不疑”,認為,天極難瞞,故可瞞;海最難過,故可過,這就是“太陽”、“太陰”可以互相轉化的道理。人們正可利用物極則反這一轉化規(guī)律成功地實施軍事欺騙。由于此書著力揭示軍事欺騙方法的哲學底蘊及其內在規(guī)律,該書具有哲理性很強的特點,這就使此書具有了較為廣泛的指導作用。其哲理不但可以應用于戰(zhàn)法、戰(zhàn)術層面的欺騙,也可用于戰(zhàn)略層面的欺騙;不僅古代戰(zhàn)爭可以應用,現(xiàn)代高技術戰(zhàn)爭也可應用;不僅施騙者可以應用,而且識騙者也可應用。正由于此,所以,不但軍事領域必須應用,非軍事領域對其中的有些哲理也可借鑒。如本書關于“陰陽燮理”、“數(shù)” “術”相有、“物極則反”等觀點,不但適用于軍事斗爭,而且在經濟、政治等非軍事領域也同樣適用。誰違背了這些規(guī)律,誰就會碰釘子,使自己的事業(yè)蒙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