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復合,1947年1月哈爾濱市出生;1970年3月清華大學建筑系畢業(yè),留校任教;1988~1989年9月任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博士研究員;1992年1月獲東京大學工學博士學位;現為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筑史》叢書主編;中國建筑學會近代建筑史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1994年首開國內第一門《中國近代建筑史》課程至今;編寫清華大學重點教材《中國近代建筑史》;姑擔完成國家自然基金、建設部、教育部、清華大學等大項科研;組織舉辦八次全國或國際性中國近代建筑史學術研討會。發(fā)表有關學術論文七十余篇。主要有:“中國近代建筑史‘洋風’時期之典型”、“中國近代建筑史‘自立’時期之概略”等。曾獲建設部、江西省科技進步獎,教育部優(yōu)秀設計獎,清華大學教學工作優(yōu)秀成果獎等多種獎項。本書第一次從樣式研究的角度出發(fā),以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的公共建筑為主要對象,探求北京近代建筑在其發(fā)展的三個歷史時期中的四種建筑樣式的演變。本書縱觀北京近代建筑歷史,敘及始建基督教堂、出現西洋建筑在中國的先聲;圓明園西洋樓建成,導致“西洋樓式”建筑潮流的發(fā)生,并派生出市井“門面建筑”;東交民巷使館區(qū)形成,引發(fā)北京近代建筑歷史中的“洋風”,并在20世紀的頭二十年中成為主流?!皞鹘y(tǒng)復興式”,在20世紀20年代取代“洋風”而起主導作用;20世紀30年代北京近代建筑歷史則表現出受世界現代建筑潮流的影響,“傳統(tǒng)主義新建筑”出現。同時,本書首次涉及北京近代建筑營造業(yè)的研究。全書收錄珍貴歷史照片400余幅。本書綜合了作者多年關于北京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成果,是、部具有學術代表性的重要著作。它對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人員吸取建筑歷史經驗,從事現代城市規(guī)劃和建筑設計有指導作用;對文物保護部門和開發(fā)單位保護與再利用歷史建筑、開發(fā)歷史地段具有參考價值。本書既可作為建筑歷史研究資料、高等院校建筑學專業(yè)歷史理論教學教材,又可作為了解北京建筑演進和城市變遷的實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