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圖爾特·羅素年生于英國樸次茅斯。他于年以優(yōu)異成績在牛津大學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并于1986年在斯坦福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之后他加入加州伯克利分校,任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智能系統(tǒng)中心主任,他是Smith-Zadeh工程學講座教授頭銜的持有者。1990年他獲得國家科學基金的“總統(tǒng)青年研究者”獎,1995年他是“計算機與思維”獎的獲得者之一。他是加州大學1996年的一名Miller教授,并于2000年被指定為首席講座教授。1998年他在斯坦福大學做過Forsythe紀念演講。他是美國人工智能學會的成員和前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他已經發(fā)表過100多篇論文,內容涉及人工智能領域的廣泛課題。他的其它著作包括《在類比與歸納中使用知識》以及《做正確的事情:有限理性的研究》。彼得·諾維格,Google公司的搜索質量部門主管。他是美國人工智能浫的成員和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他曾經是NASAAmes研究中心計算科學部的主任,在那里他監(jiān)督NASA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學領域的研究與開發(fā)。之前他作Junglee的首席科學家?guī)椭_發(fā)了最早的因特網信息抽取服務之一,并作為一名資深科學家在Sun微系統(tǒng)實驗室從事智能信息檢索的研究工作。他在布朗大學獲得應用數(shù)學碩士學位,并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他曾任州大學的教授,并且是伯克利研究職員。他有超過50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論著,包括著作,人工智能程序設計范例:通用Lisp語言的案例研究》《Verbmobil:一個面對面對話的翻譯系統(tǒng)》以及《UNIX的智能幫助系統(tǒng)》。本書以詳盡和豐富的資料,從理性智能體的角度,全面闡述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內容,并深入介紹了各個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一本難得的綜合性教材。全書分為八大部分:第一部分“人工智能”,第二部分“問題求解”,第三部分“知識與推理”,第四部分“規(guī)劃”,第五部分“不確定知識與推理”,第六部分“學習”,第七部分“通訊、感知與行動”,第八部分“結論”。本書既詳細介紹了大量的基本概念、思想和算法,也描述了各研究方向最前沿的進展,同時收集整理了詳實的歷史文獻與事件。因此本書適合于不同層次和領域的研究人員及學生,可以作為信息領域和相關領域的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輔導書目,也可以作為相關領域的科研與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