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電工技術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

定 價:¥48.00

作 者: 毛宗強等編著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可再生能源叢書
標 簽: 一般工業(yè)技術

ISBN: 9787502566845 出版時間: 2005-04-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5cm 頁數: 425 字數:  

內容簡介

  簡介 本書是《可再生能源叢書》中的一本。本書密切結合當前燃料電池的最新研究成果,對燃料電池的關鍵材料開發(fā)、工程技術應用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與總結。全書共分為9章,第1章簡單介紹了燃料電池的發(fā)展歷史、電化學原理以及燃料電池的分類,作為深入了解燃料電池的基礎。第2章~第8章對7種類型的燃料電池分別進行闡述,重點在第2章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第5章的直接醇類燃料電池、第7章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與第8章的金屬/空氣燃料電池。在第9章簡單介紹了燃料電池的應用狀況與發(fā)展前景,反映了近年來燃料電池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未來發(fā)展動態(tài)。本書以材料科學為基礎,內容全面而新穎,能反映燃料電池技術各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適于從事燃料電池研究與工程開發(fā)的科技工作者閱讀,也可作為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 目錄第1章燃料電池概述1 11燃料電池的發(fā)展歷史1 111燃料電池早期的發(fā)展1 112幾種燃料電池的發(fā)展歷史3 113燃料電池的著名人物7 114燃料電池發(fā)展里程碑10 12電化學原理11 121基本原理11 122燃料電池的熱力學12 123燃料電池的動力學15 124燃料電池效率19 13燃料電池的類型21 131堿性燃料電池21 132磷酸燃料電池22 133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23 134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25 135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27 136幾種特殊類型的燃料電池29 參考文獻31 第2章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33 21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雙極板33 211雙極板的功能和特點33 212雙極板流場形式33 213雙極板的種類39 214總結與展望45 21節(jié)參考文獻46 22質子交換膜47 221概述47 222全氟型磺酸膜及其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現(xiàn)狀48 223全氟型磺酸膜的改性51 224非全氟型磺酸膜及其復合膜56 225酸堿高分子膜66 226高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實驗69 22節(jié)參考文獻73 23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催化劑82 231概述82 232電催化劑的制備方法83 233電催化劑的表征方法86 234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陽極催化劑90 235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陰極催化劑105 236展望113 23節(jié)參考文獻114 24膜電極的制備技術117 241概述117 242氣體擴散層材料119 243膜電極的制備129 244薄層膜電極的制備135 245結論138 24節(jié)參考文獻138 25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性能特性140 251理論電壓140 252能量轉換效率142 253電性能143 254溫度特性144 255壓力特性146 256CO的影響147 257壽命148 258電堆性能特性149 259性能挑戰(zhàn)151 25節(jié)參考文獻153 26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模型概述154 261電化學模型154 262質量傳遞模型157 263傳熱傳質模型163 26節(jié)參考文獻167 27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發(fā)電系統(tǒng)設計170 271燃料電池系統(tǒng)構成與技術要求170 272空氣供給系統(tǒng)172 273氫源及供給系統(tǒng)173 274加濕系統(tǒng)178 275冷卻系統(tǒng)180 276控制系統(tǒng)181 27節(jié)參考文獻181 第3章堿性燃料電池 183 31概述183 311發(fā)展歷史183 312工作原理184 32電池結構184 321電極184 322電解質186 323排水方法186 324CO2毒化問題187 33堿性燃料電池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比較187 34堿性燃料電池的應用189 參考文獻192 第4章磷酸型燃料電池194 41發(fā)電原理194 42特點與工作條件194 421特點194 422工作條件195 43工作條件對電池性能的影響195 431工作壓力的影響195 432工作溫度的影響196 433燃料的影響196 434氧化劑組成和利用率的影響198 44磷酸型燃料電池系統(tǒng)基本組成198 441燃料電池本體198 442燃料轉化裝置199 443熱量管理單元200 444系統(tǒng)控制單元202 45磷酸型燃料電池關鍵材料204 451電催化劑204 452三相電極作用原理與電極結構205 453電解質與隔膜208 454雙極板209 46磷酸型燃料電池技術的現(xiàn)狀與未來209 參考文獻210 第5章直接醇類燃料電池212 51工作原理212 52基本結構213 53直接醇類燃料電池的研發(fā)概況213 531氫作燃料的不安全性213 532直接醇類燃料電池的發(fā)展概況214 533直接醇類燃料電池還存在的問題216 54陽極催化劑217 541甲醇氧化的機理研究217 542Pt基陽極催化劑218 543非金屬催化劑222 544影響催化劑電催化性能的結構因素222 545催化劑的制備方法223 55陰極催化劑225 551Pt基復合催化劑225 552過渡金屬大環(huán)化合物催化劑226 553Chevrel相催化劑227 554過渡金屬硫化物催化劑227 555過渡金屬羰基化合物催化劑228 556其他類型催化劑228 56質子交換膜228 561改性Nafion膜228 562聚四氟乙烯為基底的復合膜230 563無機化合物聚合物復合膜230 564接枝膜231 565非氟均聚膜232 566共混膜233 57甲醇替代燃料233 571乙醇233 572其他小分子醇235 573甲酸236 574其他甲醇替代燃料237 58直接醇類燃料電池結構238 59商業(yè)化前景241 參考文獻241 第6章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252 61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252 611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原理252 612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技術特點253 62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技術現(xiàn)狀253 621國外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技術現(xiàn)狀253 622國內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技術現(xiàn)狀256 63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關鍵材料及制備257 631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隔膜的材料257 632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隔膜的制備258 633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隔膜的性能258 634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電極的材料和制備259 635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雙極板材料和制備260 64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結構260 641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單電池結構260 642熔融碳酸鹽電池組結構261 643熔融碳酸鹽發(fā)電系統(tǒng)結構261 65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制備和運行262 651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測試系統(tǒng)262 652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現(xiàn)場燒結262 653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性能263 654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運行263 66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電站264 661天然氣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電站的構成264 662煤氣化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燃氣輪機、汽輪機聯(lián)合 發(fā)電廠264 67影響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性能和壽命的主要因素分析266 671溫度的影響267 672壓力的影響267 673反應氣體組分和利用率的影響269 674電流密度的影響269 675電解質的成分和電解質板結構270 676氣體中雜質的影響270 677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設計時的幾條原則271 68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技術開發(fā)重點及主要課題272 參考文獻273 第7章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275 71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關鍵材料275 711電解質276 712陰極287 713陽極293 714連接材料301 715致密電解質薄膜的制備技術301 71節(jié)參考文獻303 72新型中、低溫氧化物/陶瓷燃料電池的材料研發(fā)305 721質子在含氧酸鹽中的傳導305 722具有NaCl結構鹽和其復合陶瓷中的質子傳導307 723氟化物結構鹽及其復合陶瓷308 724鹵化鹽中質子和氧離子電導產生的缺陷化學311 725氧化鈰基的復合材料312 726鈣鈦礦氧化物鹽(或氧化物)的復合電解質體系321 727納米結構的薄膜復合材料324 728氧化鈰(攙雜氧化鈰)金屬的復合材料325 729氧化鈰中氫/質子相關的缺陷化學327 7210離子在氧化鈰基復合材料中的傳導和增強機制328 7211基于現(xiàn)有復合材料研究的啟發(fā)和其他嘗試330 7212電池的材料方案以及質子和氧離子共傳導材料331 72節(jié)參考文獻333 73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發(fā)展方向335 731引言335 732電解質材料336 733陽極材料341 734陰極材料342 735封接材料343 736單電池與電堆345 73節(jié)參考文獻347 第8章金屬/空氣燃料電池350 81概述350 811工作原理350 812金屬/空氣燃料電池的特點351 813研究歷史352 82鋅負極353 821鋅負極的電化學反應353 822影響堿性鋅電極性能的因素354 823鋅/空氣(燃料)電池中鋅負極的特殊性356 824鋅電極的形態(tài)357 83鋁負極358 831鋁負極的特征358 832鋁合金負極359 833電解質及添加劑360 84堿性空氣電極360 841堿性介質中的氧還原催化劑361 842空氣電極的結構363 843空氣電極的制備工藝363 85電解質364 851液態(tài)電解質365 852堿性聚合物電解質365 853離子液體電解質體系368 86金屬/空氣燃料電池的結構設計與應用369 861負極可更換的鋅/空氣燃料電池369 862可現(xiàn)場加注燃料的鋅/空氣燃料電池371 參考文獻372 第9章燃料電池的應用與前景375 91燃料電池應用概述375 92便攜式電源376 921便攜式系統(tǒng)對于電源的要求377 922輕便電源378 923筆記本電腦電源382 924手機、數碼攝像機、PDA電源384 925微型燃料電池前景預測388 93燃料電池電動車388 931電動車的發(fā)展歷史388 932燃料電池公共汽車390 933燃料電池轎車397 934燃料電池輕便車輛405 935燃料電池特種車輛408 94燃料電池電站410 941燃料電池電站概況410 942堿性燃料電池電站413 943磷酸燃料電池電站413 944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站414 945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電站416 946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電站418 95燃料電池艦艇與飛機419 951燃料電池潛艇419 952水面船只421 953燃料電池飛機422 參考文獻424

作者簡介

暫缺《燃料電池》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燃料電池概述1
11燃料電池的發(fā)展歷史1
111燃料電池早期的發(fā)展1
112幾種燃料電池的發(fā)展歷史3
113燃料電池的著名人物7
114燃料電池發(fā)展里程碑10
12電化學原理11
121基本原理11
122燃料電池的熱力學12
123燃料電池的動力學15
124燃料電池效率19
13燃料電池的類型21
131堿性燃料電池21
132磷酸燃料電池22
133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23
134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25
135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27
136幾種特殊類型的燃料電池29
參考文獻31
第2章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33
21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雙極板33
211雙極板的功能和特點33
212雙極板流場形式33
213雙極板的種類39
214總結與展望45
21節(jié)參考文獻46
22質子交換膜47
221概述47
222全氟型磺酸膜及其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技術現(xiàn)狀48
223全氟型磺酸膜的改性51
224非全氟型磺酸膜及其復合膜56
225酸堿高分子膜66
226高溫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實驗69
22節(jié)參考文獻73
23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催化劑82
231概述82
232電催化劑的制備方法83
233電催化劑的表征方法86
234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陽極催化劑90
235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陰極催化劑105
236展望113
23節(jié)參考文獻114
24膜電極的制備技術117
241概述117
242氣體擴散層材料119
243膜電極的制備129
244薄層膜電極的制備135
245結論138
24節(jié)參考文獻138
25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性能特性140
251理論電壓140
252能量轉換效率142
253電性能143
254溫度特性144
255壓力特性146
256CO的影響147
257壽命148
258電堆性能特性149
259性能挑戰(zhàn)151
25節(jié)參考文獻153
26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模型概述154
261電化學模型154
262質量傳遞模型157
263傳熱傳質模型163
26節(jié)參考文獻167
27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發(fā)電系統(tǒng)設計170
271燃料電池系統(tǒng)構成與技術要求170
272空氣供給系統(tǒng)172
273氫源及供給系統(tǒng)173
274加濕系統(tǒng)178
275冷卻系統(tǒng)180
276控制系統(tǒng)181
27節(jié)參考文獻181
第3章堿性燃料電池183
31概述183
311發(fā)展歷史183
312工作原理184
32電池結構184
321電極184
322電解質186
323排水方法186
324CO2毒化問題187
33堿性燃料電池與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比較187
34堿性燃料電池的應用189
參考文獻192
第4章磷酸型燃料電池194
41發(fā)電原理194
42特點與工作條件194
421特點194
422工作條件195
43工作條件對電池性能的影響195
431工作壓力的影響195
432工作溫度的影響196
433燃料的影響196
434氧化劑組成和利用率的影響198
44磷酸型燃料電池系統(tǒng)基本組成198
441燃料電池本體198
442燃料轉化裝置199
443熱量管理單元200
444系統(tǒng)控制單元202
45磷酸型燃料電池關鍵材料204
451電催化劑204
452三相電極作用原理與電極結構205
453電解質與隔膜208
454雙極板209
46磷酸型燃料電池技術的現(xiàn)狀與未來209
參考文獻210
第5章直接醇類燃料電池212
51工作原理212
52基本結構213
53直接醇類燃料電池的研發(fā)概況213
531氫作燃料的不安全性213
532直接醇類燃料電池的發(fā)展概況214
533直接醇類燃料電池還存在的問題216
54陽極催化劑217
541甲醇氧化的機理研究217
542Pt基陽極催化劑218
543非金屬催化劑222
544影響催化劑電催化性能的結構因素222
545催化劑的制備方法223
55陰極催化劑225
551Pt基復合催化劑225
552過渡金屬大環(huán)化合物催化劑226
553Chevrel相催化劑227
554過渡金屬硫化物催化劑227
555過渡金屬羰基化合物催化劑228
556其他類型催化劑228
56質子交換膜228
561改性Nafion膜228
562聚四氟乙烯為基底的復合膜230
563無機化合物聚合物復合膜230
564接枝膜231
565非氟均聚膜232
566共混膜233
57甲醇替代燃料233
571乙醇233
572其他小分子醇235
573甲酸236
574其他甲醇替代燃料237
58直接醇類燃料電池結構238
59商業(yè)化前景241
參考文獻241
第6章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252
61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252
611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原理252
612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技術特點253
62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技術現(xiàn)狀253
621國外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技術現(xiàn)狀253
622國內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技術現(xiàn)狀256
63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關鍵材料及制備257
631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隔膜的材料257
632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隔膜的制備258
633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隔膜的性能258
634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電極的材料和制備259
635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雙極板材料和制備260
64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結構260
641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單電池結構260
642熔融碳酸鹽電池組結構261
643熔融碳酸鹽發(fā)電系統(tǒng)結構261
65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制備和運行262
651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測試系統(tǒng)262
652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現(xiàn)場燒結262
653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性能263
654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的運行263
66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電站264
661天然氣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電站的構成264
662煤氣化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燃氣輪機.汽輪機聯(lián)合
發(fā)電廠264
67影響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性能和壽命的主要因素分析266
671溫度的影響267
672壓力的影響267
673反應氣體組分和利用率的影響269
674電流密度的影響269
675電解質的成分和電解質板結構270
676氣體中雜質的影響270
677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設計時的幾條原則271
68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技術開發(fā)重點及主要課題272
參考文獻273
第7章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275
71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關鍵材料275
711電解質276
712陰極287
713陽極293
714連接材料301
715致密電解質薄膜的制備技術301
71節(jié)參考文獻303
72新型中.低溫氧化物/陶瓷燃料電池的材料研發(fā)305
721質子在含氧酸鹽中的傳導305
722具有NaCl結構鹽和其復合陶瓷中的質子傳導307
723氟化物結構鹽及其復合陶瓷308
724鹵化鹽中質子和氧離子電導產生的缺陷化學311
725氧化鈰基的復合材料312
726鈣鈦礦氧化物鹽(或氧化物)的復合電解質體系321
727納米結構的薄膜復合材料324
728氧化鈰(攙雜氧化鈰)金屬的復合材料325
729氧化鈰中氫/質子相關的缺陷化學327
7210離子在氧化鈰基復合材料中的傳導和增強機制328
7211基于現(xiàn)有復合材料研究的啟發(fā)和其他嘗試330
7212電池的材料方案以及質子和氧離子共傳導材料331
72節(jié)參考文獻333
73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發(fā)展方向335
731引言335
732電解質材料336
733陽極材料341
734陰極材料342
735封接材料343
736單電池與電堆345
73節(jié)參考文獻347
第8章金屬/空氣燃料電池350
81概述350
811工作原理350
812金屬/空氣燃料電池的特點351
813研究歷史352
82鋅負極353
821鋅負極的電化學反應353
822影響堿性鋅電極性能的因素354
823鋅/空氣(燃料)電池中鋅負極的特殊性356
824鋅電極的形態(tài)357
83鋁負極358
831鋁負極的特征358
832鋁合金負極359
833電解質及添加劑360
84堿性空氣電極360
841堿性介質中的氧還原催化劑361
842空氣電極的結構363
843空氣電極的制備工藝363
85電解質364
851液態(tài)電解質365
852堿性聚合物電解質365
853離子液體電解質體系368
86金屬/空氣燃料電池的結構設計與應用369
861負極可更換的鋅/空氣燃料電池369
862可現(xiàn)場加注燃料的鋅/空氣燃料電池371
參考文獻372
第9章燃料電池的應用與前景375
91燃料電池應用概述375
92便攜式電源376
921便攜式系統(tǒng)對于電源的要求377
922輕便電源378
923筆記本電腦電源382
924手機.數碼攝像機.PDA電源384
925微型燃料電池前景預測388
93燃料電池電動車388
931電動車的發(fā)展歷史388
932燃料電池公共汽車390
933燃料電池轎車397
934燃料電池輕便車輛405
935燃料電池特種車輛408
94燃料電池電站410
941燃料電池電站概況410
942堿性燃料電池電站413
943磷酸燃料電池電站413
944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站414
945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電站416
946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電站418
95燃料電池艦艇與飛機419
951燃料電池潛艇419
952水面船只421
953燃料電池飛機422
參考文獻424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