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目錄存儲技術是最近幾年IT行業(yè)最熱門的技術之一。本書全面深入地介紹了存儲技術的基本原理、體系結構和設計存儲系統的方法及其實例分析。內容包括:存儲模型的發(fā)展歷史和分類;存儲技術中的基礎技術:獨立冗余磁盤陣列和SCSI技術;文件系統的基本知識;聯網存儲系統的原理;光纖通道協議;存儲區(qū)域網絡的概念、特點、體系結構及主要產品;光纖通道交換機的工作原理和組織結構;存儲管理;存儲虛擬化;基于IP通信的存儲技術中的兩種基礎技術:iSCSI和FCIP;存儲產品的概況;最后給出了幾個存儲系統的設計實例。本書既可以供計算機、通信、電子、信息、自動化等相關專業(yè)的科研人員、研究生和大學高年級學生作為教學參考書,也可以供計算機信息系統開發(fā)及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第1章 存儲模型的發(fā)展1.1 內嵌式存儲系統1.2直接存儲系統1.3聯網存儲系統1.4存儲區(qū)域網絡1.5 全球存儲產品市場概貌第2章 存儲技術原理簡介2.1 存儲設備2.1.1 磁帶庫2.1.2 光盤存儲設備2.1.3磁盤存儲設備2.2存儲設備接口技術2.2.1 SCSI2.2.2 iSCSI 2.2.3 光纖通道2.3 SAN互聯設備2.3.1 SAN交換機2.3.2 SAN路由器 第3章 獨立冗余磁盤陣列(RAID)3.1 RAID的內部I/O結構3.2 RAID的基本特性3.2.1 RAID容量的擴展性3.2.2 RAID的可管理性3.2.3 RAID的高性能3.2.4 RAID的可靠性3.3 RAID分區(qū)及數據組織3.3.1 分區(qū)和陣列3.3.2分塊和分條3.4 RAID級別3.4.1 RAID 0 3.4.2 RAID 1 3.4.3 RAID 2 3.4.4 RAID 3 3.4.5 RAID 4 3.4.6 RAID 5 3.4.7 RAID 6 3.4.8 RAID組合級別第4章 SCSI4.1 SCSI簡介4.1.1 SCSI標準與標準機構4.1.2 SCSI協議框架4.1.3 SCSI發(fā)展現狀4.2 SCSI物理層協議標準4.2.1 SCSI的電信號方式4.3 SCSI系統與設備4.3.1 SCSI域4.3.2 SCSI設備控制器4.4 SCSl分層通信協議結構4.5 SCSI基礎:信號與地址4.5.1 SCSI總線信號4.5.2 SCSI的編址和LUN4.6 SCSI總線的各個階段4.6.1 總線空置階段4.6.2 總線仲裁與總線仲裁階段4.6.3 SCSI的選擇階段4.6.4總線重選階段4.6.5 命令、數據、狀態(tài)和通信階段4.7 同步和異步信息傳輸4.7.1 異步傳輸4.7.2 同步傳輸4.7.3 時鐘方式4.8其他技術細節(jié)4.8.1 SCSI連接頭4.8.2總線終止技術4.9 SCSI傳輸層協議4.9.1命令描述塊(CDB)4.9.2 邏輯單元4.10 總體描述4.10.1 數據讀4.10.2 數據和文件的寫操作4.10.3 讀寫的系統整體描述4.11 SCSI應用4.11.1 OS內核 4.11.2 數據庫引擎和存儲管理系統4.12 SCSI的持續(xù)發(fā)展4.1 2.1 為什么要串行SCSI 4.1 2.2 串行SCSI的概念第5章 文件系統5.1 文件系統介紹5.1.1 文件命名規(guī)則5.1.2 文件系統和相關的系統5.2操作系統的文件系統5.2.1 FAT5.2.2 NTFS5.2.3其他文件系統5.2.4 各個文件系統的文件共享:虛擬文件系統5.3 網絡文件系統5.3.1 NFS文件系統5.3.2 CIFS文件系統第6章 NAS6.1 NAS介紹6.1.1 NAS與DAS的比較6.1.2 NAS設備6.1.3 文件器6.1.4 NAS與網絡6.1.5 NAS運行6.1.6 NAS優(yōu)點總結6.2 NAS設備設計6.2.1 操作系統6.2.2應用軟件和協議6.2.3 網絡協議和網絡結構6.3 網絡設計與存儲設計6.3.1 局域網和廣域網6.3.2 文件的集中化過程6.3.3 網絡存儲的可靠性6.4 NAS管理6.5 NAS典型產品介紹6.6 NAS范例:網頁6.6.1 介紹6.6.2 基本操作6.6.3 文件復制6.6.4 測試6.6.5 CGI腳本6.7 網絡存儲的新發(fā)展第7章 光纖通道7.1光纖通道概述7.2光纖通道結構7.3 光纖通道端口類型7.4 光纖通道的拓撲結構7.4.1 點到點直接連接7.4.2 環(huán)型結構7.4.3 交換結構7.5 光纖通道的協議堆棧7.5.1 FC-0層7.5.2 FC-1層7.5.3 FC-2層7.5.4 FC-3層7.5.5 FC-4映射層7.6 流控制7.7 服務類型7.8光纖通道地址7.9光纖通道登錄7.9.1 光纖通道通用服務7.9.2 FCIP第8章 存儲區(qū)域網8.1 什么是存儲區(qū)域網(SAN)8.2 為什么需要存儲區(qū)域網8.3 SAN的體系結構8.3.1服務器連接器件8.3.2存儲網絡連接器件8.3.3 存儲軟件8.3.4 SAN拓撲結構8.3.5 存儲區(qū)域網的應用8.4存儲區(qū)域網的主要產品介紹8.4.1 存儲設備8.4.2存儲路由器8.4.3 主機總線適配卡8.4.4光纖通道交換機第9章 光纖通道交換機9.1 光纖通道交換機基本工作原理9.2光纖通道交換機結構9.2.1 端口類型9.2.2光纖通道交換機地址9.2.3域名服務器9.2.4 主交換機9.3光纖通道路由選擇9.3.1 HELLO協議9.3.2拓撲結構數據庫9.3.3最短路徑優(yōu)先算法9.3.4 自治區(qū)域9.3.5 存儲分區(qū)9.4存儲交換機產品介紹第10章存儲管理10.1存儲管理的發(fā)展歷史10.2存儲管理技術基礎10.3存儲管理功能10.3.1存儲網絡管理10.3.2存儲設備管理lO.3.3 數據管理10.4存儲管理體系結構10.5存儲管理應用第11章 存儲虛擬化11.1 存儲虛擬化的優(yōu)點11.2 存儲虛擬化的體系結構11.3存儲虛擬化的實現11.4存儲虛擬化應用第12章 iSCSI協議12.1 什么是iSCSI12.2 iSCSI的優(yōu)點12.3 iSCSI概述及術語簡介12.3.1 iSCSI概論12.3.2協議層(1ayer)和進程(session)12.3.3 序號和iSCSI標號12.3.4 iSCSI的登錄12.3.5 iSCSI的全功能階段12.3.6數據的傳輸12.3.7 iSCSI連接的中斷12.4 iSCSI組成整體結構12.4.1 SCSI到iSCSI對應的模型l2.4.2 iSCSI命名和地址方法12.4.3 iSCSI的協議數據單元(PDU)12.4.4 iSCSI的錯誤處理及錯誤恢復12.4.5 iSCSI錯誤12.5 iSCSI安全12.5.1 輸入端的認證技術12.5.2 CHAP認證12.5.3 IPSec簡介第13章 iFCP協議13.1 什么是iFCP13.2 iFCP出現的背景13.3 iFCP和FCIP的異同13.4 iFCP的網絡模型13.5 iFCP的通信模型13.6 iFCP的協議整體結構13.6.1 iFCP的數據包結構13.6.2 iSNS13.6.3 網關區(qū)域的角色13.7 iFCP網關的應用例子第14章 存儲產品概況14.1協議及標準化方面的趨勢14.2交換機市場14.3磁盤陣列市場14.4 下一步:全方位的智能存儲第15章 存儲區(qū)域網設計和案例l 5.1 SAN設計要點15.2 案例1:數據備份/恢復15.3 案例2:IP存儲區(qū)域網15.4 案例3:存儲虛擬化15.5 SAN設計總結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