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像石》共分十二章,分別介紹畫像石產生的背景、畫像石的題材內容、雕刻技法,以及畫像石對繪畫和雕塑的影響。作者長期從事古代藝術研究,尤其對畫像石研究至深。畫像石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一朵奇葩。它主要用于墓室、石祠、石闕等墓葬建筑,石棺、石函等墓內載體的建造和裝飾,產生于西漢中期,興盛于東漢,衰落于東漢末年,魏晉以后少見。主要分布于山東、河南、四川、陜西、江蘇等地,在湖北、浙江等省市也有少量發(fā)現。畫像石的題材內容有:反映權貴豪富階層的豪華生活、樂舞百戲,反映漢代人民思想觀念和科學文化的神話傳說、神仙、祥瑞、避邪、歷史故事、天文圖像,以及生產勞動等。雕刻技法有陰線刻、淺浮雕、凸面雕、凹面雕、高浮雕、透雕、圓雕等,而以前三種為主要刻法。畫像石是厚葬習俗的產物,其風格渾厚、質樸,構圖有疏有密。富于變化,線條簡練流暢,形象靈動,對后世繪畫和雕塑藝術產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