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通史中國史學思想通史(近代前卷 1840-1919)

中國史學思想通史(近代前卷 1840-1919)

中國史學思想通史(近代前卷 1840-1919)

定 價:¥32.00

作 者: 吳懷祺主編;陳鵬鳴著
出版社: 黃山書社
叢編項:
標 簽: 史學史

ISBN: 9787806307304 出版時間: 2002-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47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對中國近代前期(即晚清)的史學思想作了系統(tǒng)、深入和詳盡的研究,是我國新時期以來研究近代前期史學思想的又一部新作和力作?!≡趯χ袊捌谑穼W思想發(fā)展的宏觀考察上,陳著對該時期史學思想的發(fā)展階段作了獨到的劃分?!∈紫龋趯χ袊捌谑穼W起始的劃定上,作者考慮到傳統(tǒng)史學思想在近代前期的內在嬗變,將近代史學的“所涉時間范圍有所擴大”,提出近代史學思想的源頭是常州學派的今文經學所包含的史學思想,自成一說,使人們能從史學思想內部的演變對清代史學發(fā)展到晚清時期,為什么會有如此變化?有了更具體準確的把握?!∑浯?,作者將中國近代前期史學思想,以19世紀90年代為界線劃分為前后兩個階段,這不僅顯示了作者對近代史學思想發(fā)展階段劃分的一種新觀點,亦顯示了作者重視發(fā)掘和梳理中國近代史學思想自身發(fā)展脈絡的思維方法?!≡谘芯矿w例和方法上,陳著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以近代重要史學人物的思想研究為主線,輔以史學思潮和流派等方面的研究?!∫匀宋锼枷霝橹骶€來研究思想史,關鍵在于確立一種擇取思想人物的科學標準,即,這一標準必須能夠真實、全面而深刻地揭示和反映思想史的發(fā)展進程和發(fā)展主線。質言之,必須要對所擇取人物的思想有“一以貫之”的正確理解和闡釋,并以之為主線貫穿于全書的分析敘述之中,從而使人物思想呈現(xiàn)有序的、符合思想史客觀發(fā)展進程的排列。這實為“歷史與邏輯的統(tǒng)一”方法在思想史研究中的具體運用。作者的研究較好地體現(xiàn)了這點。本書所擇取的中國近代前期的13位史學思想人物有“一以貫之”的標準。此“一以貫之”的“一”,便是作者通過考察近代前期史學思想所發(fā)掘和歸納出來的史學思想發(fā)展的“邏輯線索”,即:歷史變易(進化)論、史學經世思想、愛國主義史學思想等以及與此緊密相關的經史同一論、夷夏(中西)之辯論、疑古思想、大同思想、歷史動力論和民史思想等。而在具體分析這些人物的史學思想時,作者則將其放到中國近代社會發(fā)展和文化學術思想演化的大背景下,指陳出不同史家的歷史變易(進化)論、史學經世論和愛國主義史學思想等在內涵和外延方面的遞變,刪繁就簡、卻又生動清晰地展示了中國近代史學思想的發(fā)展進程。不過,在史學人物的選取上,如果將章太炎和孫中山列入其中可能會更全面些。因為,他們的史學思想在近代歷史上既具有其典型性,也符合作者所確立的擇取標準。 另一方面,為彌補以人物思想為主線和構架的研究所造成的涵蓋面不夠的局限,作者還對當時一些重要史學思潮和流派的思想及其特點作了概括。如,作者專設第五章《晚清當代史研究與史學思想》,對近代前期第一階段史學的重要流派和思潮,如邊疆史地研究、世界史地研究和鴉片戰(zhàn)爭史(即晚清的當代史)研究的史學思想及其特征作了分析。不過,我認為作者在這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多些,如,對近代前期第二階段的重要史學思潮和流派的思想,如辛亥革命時期國粹派的史學思想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史學思想等也可作一總結和概括,可能會更好一些。 當然,本書的內容在某些方面顯得比較薄弱,似當充實和加強。如對近代史學方法求新與多樣性的變化發(fā)展闡述不夠,除了系統(tǒng)論述嚴復的“學于自然的治學方法”外,對其他人物在史學方法上的貢獻較少發(fā)掘,而對王國維的史學方法論卻沒有論及。

作者簡介

  牛潤珍,1954年生。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地方志協(xié)會學術委員。研究領域為史學理論與史學史、魏晉南北朝史、方志學和民國學術史。撰寫并出版《漢至唐的史官制度的演變》等3部個人專著,主編《河北省志?著述志》,與人合著《中國史學思想通史》等專著23部。在國內外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主持或參加國家和省級重點、一般和青年項目11項。吳海蘭,女,1976年生,湖北麻城人,1998年畢業(yè)于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歷史系,獲學士學位,2001年在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研究所獲碩士學位,現(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研究所在讀博士生。在《古籍整理研究學刊》、《浙江學刊》、《云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文雜志》等刊物上發(fā)表多篇學術論文。何曉濤,男,1977年生,浙江新昌人。1998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研究所,獲碩士學位,現(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研究所在讀博士生。主要從事中國史學思想史研究,在《北京社會科學》、《四川大學學報》、《中州學刊》等刊物上發(fā)表多篇學術論文。

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題記
導言
第一節(jié) 重視歷史借鑒的歷史意識
第二節(jié) 學術思想變化與史學發(fā)展的趨向
第一編
緒言
第一章 唐代史館修史書思想與史家
第一節(jié) 史館的建立與組織
第二節(jié) 官修史書思想與意識
第三節(jié) 史家群體結構與社會階層
第二章 唐初八史對歷史的總結
第一節(jié) 歷史興亡的探討
第二節(jié) 治國與守國經驗的總結
第三章 《貞觀政要》的當朝史總結與歷史教育思想
第一節(jié) 當朝史總結
第二節(jié) 歷史教育思想
第三節(jié) 《貞觀政要》的特色與影響
第四章 劉知幾的史學總結與史學思想
第一節(jié) 劉知幾的治學道路與成就
第二節(jié) 劉知幾撰著《史通》的時代與歷史總結的趨勢
第三節(jié) 《史通》對唐以前史學的總結
第四節(jié) 劉知幾的直書思想
第五節(jié) 劉知幾的史學精神
第五章 唐代宗教與史學
第一節(jié) 佛道與歷史思想
第二節(jié) 宗教與學術思想
第二編
緒言
第六章 大歷年間學術思潮的演變與史學
第一節(jié) 新春秋學的興起
第二節(jié) 新春秋學的價值
第三節(jié) 新春秋學對史學的影響
附:對《經典釋文》的初步考察
第七章 《通典》的歷史總結
第一節(jié) 中唐時期的史學變遷與《通典》的撰述取向
第二節(jié) 食貨為先與禮教為本的思想糾葛
第三節(jié) 杜佑的歷史變動觀念
第八章 韓愈的史學思想
第一節(jié) 韓愈的生平與學術地位
第二節(jié) 韓愈“道統(tǒng)”論的史學內涵
第九章 柳宗元的史學思想
第一節(jié) 兼綜百家,以儒為本的學術風格
第二節(jié) 柳宗元對“天人之際”的探究
第三節(jié) 柳宗元對社會歷史變遷的思考
第四節(jié) 柳宗元的史學觀及其史學地位
附:韓愈、柳宗元史學思想比較
本卷主要參考書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