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石油工業(yè)》具有以下優(yōu)點:一、內容比較完整。從19世紀70年代在臺灣鉆成第一口近代油井,到20世紀初的陜北延長油礦的開發(fā);從四川石油天然氣的勘探,到20世紀30年代末玉門油田的發(fā)現、開發(fā);從20世紀初中美合作勘探陜北石油的失敗,到20世紀30年代新疆地方當局和前蘇聯政府合作開發(fā)獨山子油礦等重大事件,本書均有較全面的敘述。對抗戰(zhàn)后方的石油代用品生產及東北人造石油的研制、生產也有較詳細的記載。二、記述比較系統(tǒng)。本書不但記述了這一時期的重大事件,而且還按照石油工業(yè)各門類分工,對地質、鉆探、開發(fā)、原油加工及其工程技術,以及營銷、管理、員工隊伍的發(fā)展、對外合作,以至國外石油輸入,均分別列論,對其起始情形、發(fā)展經過、達到的程度或結果,都記述得比較清楚,并將各個時期生產、經營、技術等方面的統(tǒng)計數據及重要談話等,均收入其中。三、對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的敘述和評價比較客觀。如在中美合作勘探陜北石油的失敗,和由此引出的“貧油論”一文中,引用了大量中外地質家的論斷,說明中國并非貧油,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分析當時的科技手段和認識水平,澄清了其中一度被強化了的某些非技術因素。對于在20世紀上半葉從事石油工作的知識分子,本書實事求是地記載了他們的努力、艱辛和成就,對他們的愛國心、事業(yè)心以及所做的貢獻,均給予了應有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