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庫曼斯坦位于中亞地區(qū)的西南部,其大部分國土地勢平坦,著名的卡拉庫姆沙漠位于中部,是世界第四大沙漠,有“沙質牧場”之稱,是世界上最干旱地區(qū)之一??ɡ瓗炷愤\河橫貫全境,是世界上最長的灌溉及通航運河之一,土庫曼斯坦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資源,阿哈爾捷金馬(汗血馬)、羊羔皮和地毯聞名于世。土庫曼斯坦具有悠久歷史,本書在豐富資料的基礎上,詳盡介紹了該國的歷史以及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演變與發(fā)展。本書前言土庫曼斯坦位于中亞地區(qū)的西南部,處于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是我國鄰近的友好國家。1991年10月27日土庫曼斯坦成為一個新獨立的主權國家。它西瀕里海,周圍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伊朗和阿富汗四國相鄰。其國土面積4912萬平方公里,在中亞五國中僅次于哈薩克斯坦,在前蘇聯15個新獨立國家中位居第4。人口537萬(2001年),是個多民族國家,主要居民是土庫曼族(占77%)。居民大多數信仰伊斯蘭教。國語為土庫曼語,俄語是族際通用語。蘇聯解體前作為一個加盟共和國。該國原國名為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獨立后新國名為土庫曼斯坦。土庫曼斯坦自然資源豐富,尤以天然氣石油能源資源豐富著稱。其天然氣開采量和儲量居中亞五國之首,在前蘇聯15個共和國中僅次于俄羅斯居第2位,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該國自獨立以來迄今已逾10年。其領導人從“本國國情”出發(fā),根據“本民族特點”,所選擇和確定的政治、經濟、外交和社會發(fā)展模式可概括為:建國以建立“民主、世俗和法制國家”為方針,政治體制模式以“總統制”為核心,經濟體制模式以“社會市場經濟”為目標,外交安全模式以“永久中立”為指針,社會發(fā)展模式以“雙和”——民族和諧、公民和睦與社會穩(wěn)定為基石。這個年輕國家誕生10年來的實踐表明,它選擇的發(fā)展模式,正如其領導人所說,是“符合國情實際的”,是“卓有成效的”,在獨立后的初創(chuàng)時期產生了顯著效果。獨立10余年來,政治上一直保持穩(wěn)定;經濟上貫徹“10年穩(wěn)定和順遂綱領”,自1996年經濟止降復增以來,已走上連續(xù)6年穩(wěn)定持續(xù)增長的良性發(fā)展之路(1996~2001年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為11.6%);外交上于1995年已實現了原定的為聯合國承認的“永久中立國”的目標。其內外成就引人矚目。土庫曼斯坦與中國有幾千年友好交往史,正如土庫曼斯坦總統尼亞佐夫所說,“通過聞名遐爾的絲綢之路這條古老而又神奇的大道連接起來的土中兩國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保持本國特色的基礎上,視為親戚和伙伴關系的友好合作不斷地發(fā)展,同時又表現出許多共同的特點”。他指出,土中在加強合作復興絲綢之路時,“必將以日益壯大的市場經濟跨入21世紀。這將會使兩國造福本國人民的事業(yè)更加接近”。土中自1992年1月建交以來,兩國友好合作關系一直順利發(fā)展,雙方高層往來不斷。江澤民主席于2000年7月訪土在評述中土關系時指出,“中土建交以來,兩國在政治、經濟、科學、文教領域的互利合作逐步開展,取得良好成果,相互了解與信任不斷加深。兩國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上有廣泛共識。中方愿同土方加強合作”。土方也表示,愿“不斷加強同中國在各領域的互利合作,愿同中方一道把兩國關系提高到新的水平”。鑒于多種原因,對中國廣大讀者來說,今天的土庫曼斯坦仍是一個較為陌生的國家。為了幫助中國人民了解和熟悉該國,作者根據長期從事該國研究和多年資料的積累,特撰寫此書。希望此書對增進中土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書寫作過程中常遇到對象國報刊資料嚴重不足的問題。承蒙土庫曼斯坦駐華使館等多方給予幫助,提供一些有關資料,特此表示感謝。限于研究水平和資料條件,書中難免有錯誤和疏漏之處,希望讀者不吝指正。施玉宇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