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就是描繪出一幅美國“自由”競選運動的典型現象。只是為了想在競選中獲得勝利,一切齷齪的手段都使出來:誹謗、欺詐、捏造。而在這篇小說中,馬克·吐溫的幽默藝術更顯示在它的尖銳的諷刺上。為加深這篇小說的理解,先了解一下它的寫作背景。該篇小說發(fā)表于美國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五年。1865年,戰(zhàn)爭剛一結束,接替被刺身死的林肯任總統(tǒng)的約翰遜就赦免了一部分叛亂的奴隸主。并荒唐地提出以“平等的原則”接受南方叛亂各州重新加入聯邦。與此同時,北方的投機商、南方的奴隸主、臭名昭著的三K黨肆虐橫行。在美國人民的斗爭的壓力下,美國國會通過“重建南部”的法令,并先后公布了黑人公民權法案;頒布了憲法修正案。但是,寫在紙上的是一回事,實際行的又是一回事。本書就是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