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再版前言
第一章 “均田制”的淵源、沿革
第一節(jié) 井田制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
第二節(jié) 鮮卑拓跋部的公社傳統(tǒng)與經濟政策演變的結果
第三節(jié) 北魏太和九年《地令》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jié) 推行三長制與改訂租調制度
第五節(jié) 北朝隋唐地令(田令)的沿革
一、北朝至隋地令(田令)的沿革
二、唐田令、賦役令的有關規(guī)定
第二章 魏、齊、周、隋地令(田令)的實施狀況
第一節(jié) 依地令(田令)進行的初“授田
第二節(jié) 奴婢、官吏的所謂“受田
第三節(jié) 北朝“均田制”下的私田
第四節(jié) “土地還授”的實施狀況
第三章 唐田令的實施狀況
第一節(jié) 唐代“均田制”下私田的存在
一、唐律令承認私田的存在
二、從傳世文獻資料看“均田制”下私田的存在
三、敦煌、吐魯番戶籍資料確證“均田制下私田的存在
四、對“均田制”下私田數量的一般估計
第二節(jié) 依唐田令進行的所謂“授田
一、唐代官吏的所謂“受田
二、唐初平民百姓的“受田
第三節(jié) “土地還授”的實施情況
一、唐天寶以前西州、沙州戶籍、手實所見情況
二、大歷四年敦煌縣懸泉鄉(xiāng)宜禾里手實所見情況
三、俄藏天寶年間敦煌田簿辨析
四、天寶年間敦煌洪潤等鄉(xiāng)丁口簿與神龍三年西州高昌縣崇化鄉(xiāng)點籍樣性質辨析
五、從傳世文獻所反映的土地占有狀況看“均田制”下土地還授的實施狀況
第四節(jié) 論唐代西州的兩種授田制度
一、應授田數額的比較
二、應授田對象的比較
三、編制有關文書手續(xù)的比較
四、田土分布情況的比較
五、所謂永業(yè)田的還授問題
六、唐代西州田土賦役制度的特殊性
七、附論:《唐令·田令》和“鄉(xiāng)法”與“戶部式”的關系問題
第四章 北朝隋唐“均田制”的性質、特點和歷史作用
第一節(jié) 北朝隋唐“均田制”的性質、特點
第二節(jié) 北朝隋唐“均田制”的歷史作用
第三節(jié) “均田制”的名實俱亡
第四節(jié) 附論:吐蕃與歸義軍時期敦煌的土地占有情況
一、吐蕃時期敦煌的計口授田制度
二、歸義軍時期的土地政策與土地占有況
附表目錄
(1)敦煌出土的西魏大統(tǒng)十三年籍所見“授田”情況
(2)敦煌出土的西魏大統(tǒng)十三年籍所見某些應受田口的年齡與“受田”情況
(3)唐代敦煌戶籍及手實殘卷中各戶擁有私田段數的估計
(4)唐代各類職官應授田數
(5)敦煌戶籍、手實所見勛官的“已受田”情況表
(6)敦煌戶籍、手實所見職事官、衛(wèi)官的“已受田”情況表
(7)唐代西州“均田”戶應、已“受田”情況表
(8)唐天寶以前敦煌籍帳所見應、已“受”隋況表
(9)唐大歷四年敦煌懸泉鄉(xiāng)宜禾里籍所見的應、已“受田”情況表
(10)唐大歷以前敦煌戶籍資料所見“受田”情況統(tǒng)計表
(11) 336文書所見各戶占有田土情況表
(12)336文書所見壽昌鄉(xiāng)民敦煌田土分布表
(13)神龍三年點籍樣所見各戶田土占有情況
(14)唐代西州“均田制”下民戶“授受”常、部田情況表
(15)載初元年高昌縣寧和才等戶“合受常、部田”情況表
(16)唐開元廿九年前后西州欠田文書所見欠田口與欠田畝數統(tǒng)計表
(17)唐垂拱年間(?)西州欠田簿所見欠田口與欠田畝數統(tǒng)計表
(18)唐垂拱年間(?)西州欠田簿所反映的各欠田口受田情況表
(19)唐代西州“官田給百姓制”下各鄉(xiāng)人戶的田土分布情況
(20)唐代西州“官田給百姓制”下各地域田土的歸屬情況表
(21)垂拱年間前后張文固等戶欠田情況表
(22)唐末五代宋初敦煌戶籍、手實、牒狀與分家書所見田土占有情況表
(23)壬申年(912或972)敦煌官布籍所見田土占有情況表
(24)唐末五代宋初敦煌各階層人戶占時隋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