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到目前為止所能見到的全部唐高祖詩文。作為唐王朝的開國皇帝,李淵文中的主要部分是詔令,其內容包括了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的策略、租庸調法的初定與完善、武德律的制定、納諫、延攬人才、重視教育、發(fā)展生產等各個方面。輯校者希望本書有肋于閱讀者對李淵其人及其“武德之治”(《劍橋中國隋唐史》)進行客觀的了解和公允的評價。 本書主要特點如下: 第一,本書共收錄唐高祖詩1首,文154篇,是目前惟一的,也是收錄最完備的唐高祖文集?!√聘咦胬顪Y向無文集單行本。直到清嘉慶年間編纂《全唐文》,編者方輯得李淵文3卷共100篇。光緒年間,陸心源父子編纂《唐文拾遺》、《唐文續(xù)拾》,又輯得21篇。本書輯校者廣泛查考傳世文獻及20世紀出土石刻,輯補《全唐文》、《唐文拾遺》及《唐文續(xù)拾》未錄之文33篇,新增文數量約相當于原有文數量的四分之一。如據《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文館詞林》、《太平御覽》、《大正藏》、《涇縣志》等新補《與突厥啟》、《正定文案令》、《封徐世▲曹國公賜姓李氏詔》等;據挾西富平縣1973年出土《李鳳墓志》,新補《冊李鳳為豳王文》。皆有重要的中料價值?!〉诙M可能查明參校本,為讀者提供了??币罁! 度莆摹肥且郧宕螒c年間尚存的《唐文》為基礎,又廣泛搜輯唐宋以來的有關文獻編纂而成的。而今《唐文》已佚,清代編纂者又未注明各篇文章的來源,后來者要準確閱讀其文、了解其完整面貌,困難重重?!短莆氖斑z》、《唐文續(xù)拾》于文后雖注有出處,但二書不列其他參校本,且所錄文之出處也并非皆為其文最早見于史料者,如《唐文拾遺》所錄《賜秦王手敕》一文,文后標明其出處為《冊府》卷一九。其實此前的《舊唐書·太宗本紀》已收錄。又如《定天子服飾敕》,《拾遺》注此文出于《會要》卷三二,本書編者遍查諸文獻,發(fā)現(xiàn)唐《通典》中已有此文,且又見于《舊唐書》卷四五?!〉谌?,糾正了一些張冠李戴的錯誤,補足了殘闕的文字?! 短莆氖斑z》卷一收錄《禁非禮祈禱詔》一文,注明錄自《會要》卷四四。而《會要》以此文為“武德九年八月詔”。本書輯校者細查諸文獻,發(fā)現(xiàn):1.據兩《唐書》,太宗即位于武德九年八月甲子(九日),則八月甲子后之詔敕,當為太宗文;2.本文又見于《舊唐書·太宗本紀》、《冊府無龜》卷一五九,皆作武德九年“九月壬子詔”;3.《新唐書·太宗本紀》、《資治通鑒》卷一九二于武德九年九月有詔令與本文要旨合,二書皆以此令為太宗詔。據以上諸條,本書輯校者認為《會要》所記作時(八月)誤;此文當屬太宗文,《拾遺》誤收?!度莆摹肪硪讳洝睹腥随?zhèn)撫外藩詒》,原文166字。本書輯校者據《文館詞林》、《冊府元龜》、《唐大詔令集》等參校本增補70字,使全文達236字,恢復了此文的本來面目?!〉谒?,考證文章創(chuàng)作時間,并糾正史書之訛誤?!蚀_的系年,是閱讀作品、展開研究的基礎。本書輯校者大量披檢有關文獻,考得了全書97%以上文章的作時,所未編年者,僅5篇詩文。這些系年,力求證據確鑿翔實,力戒主觀臆斷。凡有異說,皆作客觀介紹;凡作取舍,則說明所據。如《全唐文》卷二有《令裴寂等升殿奏事侍立詔》一文。此文又見載《唐大詔令集》卷六一、《唐會要》卷四五?!对t令集》于篇末署作時為“武德二年二月”,《會要》則定為武德三年“二月十日詔”。孰是孰非?據原??,所林C桎狀蟪加猩惺樽篤蛻湮汗峒擰⒚癲可惺檐艨すI乒?10人。檢《舊唐書·鄭善果傳》,李淵令善果“與裴寂等十人,每奏事及侍立,并令升殿”事,在善果被李神通俘獲,解送長安,官太子左庶子、檢校內史侍郎之后。《資治通鑒》卷一八七:武德二年三月,李神通送鄭善果赴長安,“庚午,善果至,上優(yōu)禮之,拜左庶子、檢校內史侍郎”。可知,武德二年二月,鄭善果尚未為唐臣,李淵無從優(yōu)詔其升殿奏事侍立。據此方得出結論:《詔令集》系年誤。該文當作于武德三年二月?!】傊緯墙晁霭娴挠嘘P唐代史籍文獻整理的一部力作。從中可現(xiàn)作者專注于隋唐時期作者作品的考辨研究的深厚功力。本書將154篇詩文逐篇注明出處、??庇炚`、辨析真?zhèn)巍⒖甲C作年,以時序編為5卷,是至今最完善之李淵文集,為研究李淵其人及隋末唐初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問題提供了一個可靠的藍本,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