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的進步使我們無法停止下來,除非你放棄思考。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還使學術成為一項集體的事業(yè)。雖然有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內心向往古典文明的創(chuàng)造方式,但我們又如何能不面對現(xiàn)實?人的一生總是想做的事很多,能做的很少,做成的更少。然而,如果我們連做事的愿望都沒有,我們又能要求什么?有一個學術空間,從容開展‘些學術活動,這是我們多年來的愿望。南京大學和法學院給我們以理解和鼓勵,支持我們在新舊際會的2000年建成這樣一個機構,使我們的事業(yè)有了起步。成立南京大學亞太法研究所,首先有利于我們的學科建設。同時還考慮到,中國是亞太地區(qū)的大國,不僅與亞太諸國有著重要的經貿、外交關系,還有著密切復雜的法律和文化關系。因此,盡管沒有實體性的亞太法,但開展亞太地區(qū)國家法律的研究,顯然是可行復有可為的。我們的亞太法研究設想從傳統(tǒng)、理論和比較三個層面展開,具體有三個方面:一是亞太法律傳統(tǒng)研究,主要研究以中國為中心的“中華法系與東亞法律傳統(tǒng)”和以美國為中心的“美國法與西方法律傳統(tǒng)”;二是亞太法律理論研究,著重從理論角度探討亞太國家的法治與法律現(xiàn)代化問題;三是亞太法律比較研究,著眼于當代亞太國家的法律制度比較。為逐步實現(xiàn)這一設想,我們申請獲準“南京大學985工程亞太法研究項目”立項,組成學術委員會,籌劃出版“南京大學亞太法研究所叢書”?!皡矔庇扇糠纸M成,一是相關文獻資料的整理;二是專題著作的編撰;三是域外相關研究成要的編譯。“從書”體裁不限,數(shù)量不定,愿在經年累月中慢慢展開,最終能匯人法學的汪洋大海。我們知道,這必定不易,但終不放棄。我們真誠地感謝南京大學及其法學院和法律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同時,我們還要向那些為這套“從書”;提供思想和技術幫助的作者、譯者、編者、讀者和學界同仁致以誠摯的謝意。還有,大學為我們提供了適宜的生活方式,這項事業(yè)賦予它新的意義,我們愿為之努力。法律文化是內化在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設施以及他們的行為模式之中,并在精神和原則上引導或制約它們發(fā)展的一般觀念和價值體系,是人類追求生活秩序化和社會正義性的本質表達。法律文化的交流是一項嚴肅、復雜的社會工程,需以理性的精神和不舍的毅力來對待。因此,透視中國法律文化傳統(tǒng),比較中外法律文化類型,關注當下中國法律文化實踐,攝取人類關于社會不同模式的經驗、智慧與理想,是一項有意義的學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