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包括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主要研究作為單個實體的市場、企業(yè)、家庭的行為等;宏觀經濟學則主要研究經濟的總體運行,例如,投資與消費的決定、中央銀行對貨幣和利率的管理、經濟增長、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等。亞當·斯密被認為是微觀經濟學的創(chuàng)始人,亞當·斯密《國富論》(1776年)的問世是微觀經濟學誕生的標志;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年)的出版,產生了現代意義上的宏觀經濟學。盡管自亞當·斯密時代以來,微觀經濟學已經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亞當·斯密的許多觀點至今仍然不斷地被人們所引用。盡管宏觀經濟學已經遠遠超越了凱恩斯開創(chuàng)性研究的成就,但凱恩斯所提出的許多命題仍然是今天宏觀經濟學的基本范疇。經濟學是一門動態(tài)的科學,它所揭示的是經濟現象、環(huán)境變化以及世界經濟和整個社會的變動趨勢。這就要求經濟學只有置身于現實世界中,緊跟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才能成為一門活生生的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學科。經濟學是一門關于如何選擇的科學,而編著一本經濟學教科書同樣涉及如何選擇的問題。《21世紀經濟管理類教材:宏觀經濟學(第4版)》著重于對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作一番明晰的介紹。在敘述的方法上,作為一本導論性的經濟學教科書,不是拘泥于煩瑣的推導和演繹,而是將復雜深奧的經濟學原理通俗易懂地表達出來,從而讓讀者確實感受到如同薩繆爾森所說的……“經濟學競然能夠如此地意趣盎然”,經濟學是一門“激動人心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