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重病的周恩來從昏迷中醒來,急喚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羅青長囑咐說: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曾經幫助過我們的老朋友,特別是姓張的朋友。囹圄在臺灣的張學良得悉后百感交集。
周恩來力排眾議,在瓦窯堡會議上,全力支持毛澤東的戰(zhàn)略主張:
紅軍的戰(zhàn)略方向應向東發(fā)展,東渡黃河,向閻錫山借路抗日。同時提議要加強對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工作,建議成立黨的白軍工作委員會。
周恩來協(xié)助毛澤東部署紅軍主力東征的同時,建議毛澤東:
統(tǒng)戰(zhàn)工作應首先從東北軍、西北軍打開突破口,爭取實現西北大聯合。兩者與之比較,與我黨接觸較早的楊虎城接受的可能性更大,不妨派與其有聯系的汪鋒,直接前往西安接洽,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張學良與李克農在洛川會談中,在對待蔣介石抗日的態(tài)度上,發(fā)生嚴重分歧,雙方各持已見。
張學良建議:愿與毛澤東或周恩來兩人其中之一位,就此問題進行再次會談。
膚施會談周恩來與張學良緊緊握手,在民族危亡關頭,周恩來毅然接受張學良的“聯蔣抗日”主張,同意在抗日問題上,蔣介石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的軍事力量。
周恩來讓劉鼎轉轉告張學良,中共完全接受他“逼蔣抗日”的建議,張學良對此感到十分欣慰。
為敦促停止內戰(zhàn),他飛赴太原,向閻錫山說明紅軍東征山西的真實意圖,力勸其與他一塊說服蔣介石聯合抗日。
為加強對東北軍、西北軍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周恩來在秘密派遣劉鼎赴西安后,又派紅軍參謀長葉劍英以及潘漢年、汪鋒等人去西安。在爭取西安方面,毛澤東稱贊劉鼎是有功的。
周恩來詼諧的對前來陜甘蘇區(qū)采訪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說:
蔣介石之所以失敗,原因之一是他不會騎馬,不過他的政治嗅覺比軍事嗅覺強。
由于不慎,埃德加·斯諾將“西行漫記”素材遺失,在張學良的全力幫助下,終于失而復得,以至二十年后,有了轟動世界的反映紅色中國的巨著。
蔣介石面對日本侵略的步步進逼,感到岌岌可危,為化解國內矛盾,取得蘇聯方面的援助,他密使宋子文、陳立夫、鄧文儀、曾養(yǎng)甫等人,設法從國內、國外兩個渠道,打通與中共的關系。
周恩來面對南京政府伸來的觸角,對于將受命的潘漢年說:你要勇敢沉著、見機而作?!?br /> 受周恩來委托奔波往反于南京與瓦窯堡之間,為溝通國共兩黨秘密談判聯絡的張子華,帶信給陳立夫與曾養(yǎng)甫,希望能盡力推動各方,共促國共合作抗日事成。并邀請陳氏兄弟親自參加兩黨最高層的會談。
國共兩黨談判初露曦微,卻因蘇聯駐華大使鮑格莫洛夫的幾句戲言,而急轉直下。陳立夫在與潘漢年會晤中,代蔣介石面陳中共:對立政權與之軍隊必須取消,紅軍吸可保留三千人……周恩來怒斥道:這是蔣介石站在“剿共”立場上的收編條件,離開抗日救亡之前提,無任何商量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