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言境釋四章

言境釋四章

言境釋四章

定 價:¥38.00

作 者: 屠友祥著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先秦哲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2539468 出版時間: 2004-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443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一切思想和藝術的問題,最終都可以歸結為語言問題。先秦諸子的所思所論及其對后代的影響已說明了這一點?!独献印芬粫_首揭橥的命題——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即焉道輿語言的關系問題。對這關系的不同認識,牽涉到語言的地位和性質。王弼的注釋,謂“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這理解幾乎是為大家所接受了的。然而我們從帛書《老子》上讀到這樣一段文字: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自此可以悟及怎樣纔是恒道:可道不可道相生相成方是恒道。光是可道,自然不是恒道,但把可道從恒道中排除出去,也不成其為恒道。不把可道不可道加以析離,纔符合老子的樸或道的概念。這樣一來,就可見出語言在老子的道論中何有何等重要的位置。后世藝術批評輿創(chuàng)作中屢屢涉及的“韻味”“觀念”,也是如此。韻味之所以是韻味,就在它透露出來的“恒”的性狀,令人體玩不已,其中蘊蓄了種種不可道、已現(xiàn)未現(xiàn)的質素。

作者簡介

  屠友祥,一九六三年生,浙江蕭山人,復旦大學文學學士(一九八六年)、碩士(一九八九年)、博士(一九九七年)。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F(xiàn)為河南大學黃河學者特聘教授。以語言思想與批評理論為研究重點。著《言境釋四章》、《修辭的展開和意識形態(tài)的實現(xiàn)》,譯《索緒爾第三次普通語言學教程》、尼采《古修辭學描述》、羅蘭·巴特《S/Z》、《文之悅》。

圖書目錄

引言
一、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釋
 附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補釋
 附老子道可道也非常道集釋
二、論語辭逹而已矣釋
 附論語辭逹而已矣集釋
三、莊子類與不類相與為類釋
 附莊子齊物論集釋
四、公孫龍子物莫非指而指非指釋
 附公孫龍子物莫非指而指非指集釋
結論
附錄 
 莊子“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jīng)”辨正
采摭書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tefanvlieg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