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我的備課
一、升華使命,課改角色的重新定位
二、解讀課標,與新課程理念對話
三、建構與超越,教材的同構與異構
四、了解學生,師生共同建構課程生活
五、教育無痕,感悟教學策略的選擇
六、師生互動,教學流程的動態(tài)生成
第一章 新課程備課的新思維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備課的主要問題
一、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
二、強調教學的預設性,忽視教學的生成性
三、強調知識傳授,忽視激發(fā)情感
四、強調解題技巧,忽視生活運用
五、強調學科本位,忽視課程整合
第二節(jié)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備課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策略
一、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備課的基本要求
二、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備課的一般策略
第三節(jié) 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備課
一、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備課步驟
二、網絡教案的制作
第二章 與文本對話
第一節(jié) 與課程標準對話
一、全面理解課程標準精神
二、準確把握各學科課程標準
三、對話基礎上的超越
第二節(jié) 與教材對話
一、通覽全局,整體把握
二、酌取精要,以小見大
三、融會綜合,薈萃精華
第三節(jié) 與課程資源對話
一、比較與精選:取舍近態(tài)課程資源
二、尋覓與探究:開發(fā)遠態(tài)課程資源
三、激活與創(chuàng)生:優(yōu)化設計課程資源
四、執(zhí)行與反思:培植新生態(tài)的課程資源
第三章 與學生對話
第一節(jié) 學生需要的現(xiàn)代課堂
一、學生調查問卷
二、調查結果及反思
第二節(jié) 備課中的學生觀
一、學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我們要善待這種資源
二、學生是獨立的人,我們要尊重學生
三、學生是能動的人,我們要調動學生的能動性
四、教師教學設計的三重境界
第三節(jié) 從“預設”到“生成”
一、教學過程不是預設不變的
二、預設,為了生成的有效
三、生成性資源的即時利用
四、預設與生成的辯證統(tǒng)一
第四章 與自己、同伴及社會對話
第一節(jié) 自我反思——在備課中與自我對話
一、“我的知識夠豐富嗎?”
二、“我的教學技能夠完善嗎?”
三、“我的情感豐富嗎?我的態(tài)度積極嗎?我的價值觀正確嗎?”
第二節(jié) 同伴互助——在備課中與同伴對話
一、同學科教師的協(xié)作備課
二、與不同學科教師的合作
第三節(jié) 校內外互動——在備課中與社區(qū)的對話
一、與社區(qū)中的家長對話
二、與社區(qū)中的專家學者對話
三、充分利用社區(qū)的課程資源
第五章 新課程的教學設計
第一節(jié) 課堂教學結構設計
一、教學結構設計的概念及教學結構理論的發(fā)展
二、新課程的教學結構設計要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三、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設計新課程課堂教學結構
第二節(jié) 課堂教學新策略
一、自主學習及其教學策略
二、合作學習及其教學策略
三、探究學習及其教學策略
第三節(jié) 別樣的作業(yè)與練習
一、兩種類型的作業(yè)與練習各自的內在規(guī)約性及其功能
二、任務式作業(yè)與練習設計的一般原則
三、任務式作業(yè)與練習設計的一般策略
四、語文學科任務式作業(yè)與練習設計的常規(guī)舉措及例證說明
五、數(shù)學學科任務式作業(yè)與練習設計的常規(guī)舉措及例證說明
第六章 名師備課談
第一節(jié) 共性化的備課觀
一、分析學生的需求
二、鉆研教材
三、選擇教法
第二節(jié) 個性化的備課過程
第三節(jié) 備課方法談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