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歷來被后代修史者奉為楷模,其開創(chuàng)之功不可沒,本書將《漢書》重新注譯,注釋采用白話文,以供莘莘學子讀書之需。本書注釋廣泛地參考了古今中外名家的研究成果。主要的參考書是:顏師古《漢書注》 、王念孫《讀書雜志》、周壽昌《漢書注校補》、王先謙《漢書補注》、楊樹達《漢書窺管》、陳直《漢書新證》、施之勉《漢書補注辨證》、吳恂《漢書注商》,以及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等。本書注文力求簡要、通俗。但遇有疑難問題,寧可審慎地征引諸說,而不作無根據(jù)的新解。本書采用簡化字排印。對于個別可能引起誤會的專名仍采用繁體字。對于原文使用的古體字和異體字,一律改為現(xiàn)在的通用字。對于原文使用的較多的通假字,一般是在其后括號(),寫出現(xiàn)在的常用字,而不煩瑣地加注說明。本書根據(jù)結構與篇幅,精裝本分四冊出版,第一冊是紀、表,第二冊是志;第三、四冊是傳。本書之末附錄幾種文獻資料,還列了幾個有關時、地、人、事字的表,以供讀者參考。